就在一眾女真大將慌亂的帶著昏迷過去的皇太極返回盛京的時候,朱啟也在忙著處理大明內部一系列的天災。
一方面,在溫體仁,周延儒二人的堅持不懈之下,終於見到了朱啟,軟磨硬泡之下,兩人終於各自討的白銀二十萬兩,急匆匆的前往山東,江西賑災去了。
人在家中坐,任務天上來的顧憲成,也在接到聖旨之後,以欽差大臣之身份領福建平倭事,去往福建平定倭患。
而朱啟則是一手準備揮舞鐮刀,一手又開始了他的搞錢大業…
“陛下,陛下,經過老臣等人的研究,終於解決掉了玻璃製品中的氣泡問題了。”
這一日,朱啟正在內書堂批閱奏摺,徐光啟興致勃勃的跑了過來,高興的像個孩子。
朱啟一聽,也是來了興致,當初他只給了初步製造玻璃的配方,之後就當了甩手掌櫃,一股腦的扔給徐光啟的團隊去研究了。初步製造出來的玻璃,裡面是有氣泡的,不過因為是倒模製作工藝品,氣泡問題影響不大,又逢戰事緊張,就一直沒再過問。沒想到這徐光啟還真不愧是個科研狂人,氣泡問題竟然讓他解決掉了。
朱啟停下手中的事情,趕緊讓一旁的王承恩給徐光啟搬來凳子坐下,然後饒有興趣的問道:
“哦?徐閣老當真厲害,快給朕說說是如何做到的?”
王承恩命人端來椅子,還貼心的奉上茶水,徐光啟高興之餘,也沒管什麼禮節問題。向王承恩道了聲謝,便向著朱啟大說特說:
“陛下過譽了,不是老臣的功勞,是大傢伙一起的功勞。咱們就是按著陛下給的方子,用石英砂為主材料,將草木灰用水浸泡之後,反覆用紗布過濾,得到清潔的水之後(就是現代的碳酸鉀),加入進去。燒製過程中,臣等發現,加入一位中藥芒硝,再反覆燒製成玻璃液體之後,再加入過濾的草木灰水反覆攪拌,將玻璃溶液中的氣泡擠出來,乾淨的玻璃就成了!”
“經過各種實驗,我們發現,不必在玻璃燒製好以後刻紋加色了,只要在燒製過程中加入相對應顏色的砂石,就可以得到不同顏色的玻璃,只是受到原料的限制,產量恐怕有限,而且製作大塊的玻璃時,由於冷卻不均勻,玻璃會發生損壞…”
看著徐光啟一臉興致勃勃的講述玻璃改進的過程,嘴裡還時不時的噴出口水,朱啟心中很高興,21世紀,缺的是什麼?人才啊…
“徐閣老辛苦了,這樣,參與玻璃改進的人員,麻煩徐閣老將名單報給朕,朕都重重有賞!”
“原料問題不用擔心,朕現在有長蘆鹽場,到時候你專門派一些人過去那邊尋找,海邊砂石較多,應該能滿足一部分需求。”
徐光啟聽完,感謝道:
“老臣謝陛下…”
聽完玻璃改進的情況,朱啟心裡癢癢,對著徐光啟說道:
“冬天快來了,朕想打造個窗戶,將這內書堂的紙糊窗戶都改成玻璃窗戶。一會兒王伴伴,你去找下孫元化,讓他安排人去做。”
徐光啟自無不可。王承恩則是應承了下來說道:
“是,皇爺,老奴待會兒就去安排。”
“對了,徐閣老,朕這邊有個計劃,正好你來了,省的朕再去找你。”
徐光啟一聽,知道皇帝要說正事了,立馬整理了一下心情,嚴肅起來。
“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朱啟則是開門見山的說了起來:
“皇家學校中的醫學專業的學生已經學習多年了,不能整日紙上談兵,需知實踐出真知,朕準備在京城開一家大型醫館。並且醫學科中進行考核,凡事理論考核合格的醫學生,都派駐到醫館中為民治病,造福百姓!”
徐光啟一聽,雙手贊成:
“陛下所言極是,老臣這就回去召集李時珍等人,將陛下的意思告知他們。老臣相信,此等利國利民的好事,這些老傢伙們一定會支援的!”
朱啟聽著連連點頭:
“好好好,那這件事就交由徐閣老去做了,朕在這裡靜候佳音。”
徐光啟不疑有他,立馬就告辭,直奔學院而去。王承恩則是內心腹誹道,哪有那麼好的事兒,咱這個陛下從來不是個肯吃虧的主,指不定憋著什麼壞在。
果然,下一秒就聽到朱啟安排道:
“趕緊去傳鞏永固,侯恂過來,朕有事情安排給他們…”
王承恩表面不動聲色的說道:
“諾!陛下,老奴這就去辦…”
:()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