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3章 後人砍樹,前人遭殃

華國,這個昔日雄踞於三國之巔的強大國度,隨著時間的推移,皇帝一代不如一代,當今華皇沉迷於酒色之中,對朝政之事不聞不問,致使權力漸漸旁落至那些心懷叵測的權臣手中。這些權臣們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將整個朝堂攪得烏煙瘴氣。

與此同時,身為皇位繼承人的太子華昊心胸狹隘,容不得他人比自己優秀;又嫉賢妒能,對於有才能之人總是百般打壓。如此品性,使得華國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失利。尤其是面對趙國時,更是一敗塗地。

一次又一次的戰敗讓華國不得不承受沉重的代價——接連不斷的割地賠款,不僅令國家的領土大幅縮水,經濟也陷入了困境。

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就連地位尊崇的都梁王都被當作人質送往趙國,受盡屈辱。昔日輝煌無比的華國如今已風光不再,宛如一顆隕落的星辰,黯淡無光。

華在一想到這些,心中五味雜陳,隱隱作痛。一方面,那畢竟是他的故國,祖墳還在那片土地上,血脈親情難以割捨;另一方面,他也深知太子此舉包藏禍心。

華在每每想到這些事情的時候,心中便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一般,各種滋味交織在一起,讓他難受得很,甚至還有一種隱隱約約的痛楚從心底蔓延開來。

要知道,那可是生他養他的故國啊!那裡埋葬著他祖先們的骸骨,承載著家族世世代代的記憶和傳承,那份深深植根於血液中的親情紐帶又怎能輕易地被割捨掉呢?

然而,他心裡非常清楚,那位高高在上的太子此番舉動絕對是暗藏禍心。或許是出於嫉妒,或許是擔心自己威脅到其地位,但無論如何,對方顯然就是不想看到自己能夠出人頭地、風風光光。

既然如此,那好,“你越是不想讓我風光,我就越要活得精彩,偏要讓所有人都看到我的光芒萬丈!”華在暗暗發誓道。

出發時,華在讓馬傳書把印好的《聲律啟蒙》和《武岡對韻》發給隨行的趙國文人,叫他們一路上仔細品讀,但不得外傳。馬傳書等人在書的陪伴下,不覺辛勞,反而精神亢奮,他們受益匪淺。

黃雪琴也領到了兩書,她本來就有一定的文學功底,現在手捧兩書,如獲至寶,加之又可隨時請教王爺,這一路黃雪琴的對聯水平一日千里,進步神速。

經過漫長艱辛但又充實的路途顛簸,華在等人終於趕到了京都郊外。

出發前,華在提筆給華國皇帝寫下了一封情深意切的書信。信中寫道:“尊敬的陛下,微臣雖身處千里之外,但始終銘記自己乃華氏子孫這一身份。無論將來漂泊至何方,我心中對華氏一族的血脈傳承從未有過絲毫淡忘。因此,斗膽向您請求,准許微臣前往太廟祭拜華氏祖先,以告慰先人的在天之靈,並表達我對華氏列祖列宗的敬仰之情。”

然而,這一路行來,始終未曾收到來自華皇的隻言片語。儘管如此,華卻絲毫不在意,因為他心中早已打定主意,無論如何都要去太廟祭拜。

就這樣,華在沒有急著踏入京都一步,先朝著太廟所在的方向進發了。沿途風景如畫,但此刻的華在已無心欣賞,他的眼中只有前方那條通往祖墳的道路。

走到太廟前,華在這才發現,早有一人身著華麗官服、儀態端莊地站立於此,靜靜地等候著他的到來。此人正是華國禮部尚書,只見他面含微笑,目光炯炯有神,透露出一股儒雅之氣。其身後跟著數名侍從,皆恭恭敬敬地垂手而立,不敢發出一絲聲響。微風輕拂過他們的衣角,彷彿也被這莊重肅穆的氛圍所感染,變得輕柔而寧靜起來。

原來,當華皇收到華在那封言後,左右為難。朝堂之上,眾臣們針對此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一部分大臣認為應當應允華在前來祭拜祖先,畢竟這乃是人之常情,血濃於水的親情豈能輕易割捨?況且華在雖然遠走他鄉,但他始終心懷對祖宗的敬意和眷戀之情。這些大臣主張寬容對待,彰顯皇家的仁德與大度。

然而,另一部分大臣卻堅決表示反對。他們言辭犀利地指出,既然華在已經離開本國,投身異國他鄉,便不再算是本國之人,自然也無權踏入祖墳重地。

特別是太子華昊,他氣憤地說:“賣國求榮之人,有何顏面祭拜祖宗?”

這種觀點得到了不少人的附和,使得朝堂上的氣氛愈發緊張起來。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之際,禮部張尚書等一眾官員站了出來。他們心裡覺得太子是無理找理,賣國的是華在嗎?同時對華在這位新興的文壇領袖充滿欽佩之情,從心底裡認可他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所以,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