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皇聽聞華昊被成功擒拿的訊息後,不禁喜上眉梢,龍顏大悅!他深知這一勝利對於趙國的穩定和安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於是乎,趙皇當機立斷,決定賜予華在無上的榮耀與地位——冊封其為護國大將軍!
此外,為了表彰華在對邯都保衛戰所做出的傑出貢獻,趙皇還慷慨地賞賜給他數不勝數的金銀財寶。同時保證,等與華國談判結束,還有加封。
東路軍的將領們得知華昊太子竟然被俘並選擇了投降的訊息後,眾將士們面面相覷,心中充滿了驚愕和難以置信。然而,現實擺在眼前容不得他們過多猶豫。經過一番緊急商議之後,東路軍的指揮官當機立斷下達了撤軍的命令。
士兵們邁著沉重的步伐,心情複雜地踏上歸途。他們一邊回想著這場戰爭中的點點滴滴,一邊對未來感到迷茫和擔憂。而那些將領們則眉頭緊鎖,思考著這次失利將會給國家帶來怎樣的影響以及如何應對接下來可能出現的種種局面。
當夏國得知華國太子投降,華國東路軍撤軍後,他們突然停止了進一步的軍事行動,彷彿已經達成了某種戰略目標一般。這一決策讓所有人都感到困惑不解,人們紛紛猜測著夏國接下來究竟會有怎樣的舉動。有人認為夏國可能是因為兵力損耗過大,需要時間休整和補充;還有人推測夏國或許是受到了外部勢力的干涉或者內部政治因素的影響,不得不暫時擱置進攻計劃。但無論原因如何,夏國的這一舉動無疑給整個局勢帶來了新的變數和不確定性。
這場由趙國四皇子和華昊太子悍然挑起的三國大戰,最結局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個太子屈辱地選擇了投降,另一個太子則被害於沙場之上,還有一位皇子被當眾處死。
戰爭的餘波遠遠沒有就此平息下來,它所帶來的深遠影響卻如同漣漪般不斷擴散開來,持續攪動著整個三國的風雲變幻。
華國上下,當百姓們得知太子竟然選擇了投降這一令人瞠目結舌的舉動時,瞬間掀起了軒然大波!街頭巷尾、茶肆酒樓,人們無不義憤填膺地議論著此事。憤怒的情緒如同燎原之火迅速蔓延開來,整個國家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訊息震得一片譁然。
而在那莊嚴肅穆的朝堂之上,氣氛更是凝重到了極點。大臣們一個個面色鐵青,紛紛奮筆疾書,將一封封言辭激烈的奏摺呈遞上去,強烈要求嚴懲那位背叛國家的華昊太子。他們慷慨激昂地陳述著太子此舉給國家帶來的巨大恥辱和損失,認為若不施以重罰,難以平民憤,更無法維護國家的尊嚴與律法的威嚴。
然而,坐在龍椅之上的皇帝此刻卻是痛心疾首。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一直寄予厚望的太子竟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但即便心中悲痛萬分,身為一國之君的他深知,無論如何,太子終究還是得救。畢竟血濃於水,且太子在朝中和民間仍有一定的影響力,如果貿然處置,恐怕會引發更多的動盪和不安。於是,皇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思考著究竟該如何在國法與人情之間尋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
最後,透過談判,華國割讓與寶慶州交界的潭州給趙國,並賠償一定數量的金銀財寶,華昊太子放回華國。而被俘趙國將士,經過武岡師官兵教育後,放下武器,來去自由。至於傷員願意留下的,武岡王也願意接受,不願意留下的,治好傷後也來去自由。
被俘趙國將士對華在王爺不殺降將降兵救治傷員心存感激,有的更是欽佩王爺當初建立戰爭遺孤收養院的義舉,有的也羨慕那些曾被俘現在已是武岡師官兵的生活,更多的人相信華在才是真龍天子,當然,武岡師教育俘虜也很有成效。就這樣,大約三分之一的被俘華軍願意留下跟隨華在,其他的人則帶著感激返回華國。
趙皇端坐在龍椅之上,面色凝重地聆聽著剛剛匆忙從武岡城趕回邯都的周文丞相的稟報與建議。只見周文丞相拱手而立,言辭懇切地道出自己對當前局勢的分析以及應對之策。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趙皇決定採納周文丞相的建議。他當即下令將潭州郡賜予六皇子作為封地,並將原屬六皇子的寶慶州加封給華在。不僅如此,趙皇還特意下旨將原本的武岡州改名為武岡郡,在此郡之下分別設立武岡州和寶慶州兩個行政區劃。
與此同時,為了匹配護國大將軍這一封號,趙皇又進一步做出決策:將武岡師擴編為武岡軍,下轄三個師,總人數多達三萬餘人!
夏國在成功奪取了幾座城池之後,便馬不停蹄地開始著手鞏固這些新得之地。一方面,他們積極派出官員深入到各個城區,努力去安撫城中的百姓,向他們宣傳夏國的政策和理念,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