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她媽不會跟她說,也許在萬盈盈的觀念裡,這種生活是正常的,她不會去反思,她沒有那麼高的思想覺悟,很多道理,是在於晚長大以後,經過社會毒打後,慢慢悟出來的。
“其實你們吳老師也是個苦命的,她孃家人特別重男輕女,家裡為了生男孩,生了七個女兒,才生了個兒子,兒子是家裡老來子,嬌慣的不行,整天遊手好閒,老兩口天天壓榨七個女兒,來供養兒子,女兒們也聽話,偷偷的往家裡拿錢,接濟孃家弟弟,時間久了,女婿家裡肯定有意見啊,我聽說,她家大姐和二姐因為這事兒都離婚了,老三因為這事兒經常被家暴。吳老師更慘,孃家重男輕女,婆家更是有過之無不及,她每天下班後,無論多晚,都要回家做飯,收拾屋子,家裡男人和孩子是一點家務都不幹,就這能幹的女人,她還經常捱打。”
於晚是第一次聽到關於吳老師家裡的事情,陷入沉默,她明白馮教授說這些的意思,但她有自己的原則。
“馮教授,我承認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很大,對於吳老師的遭遇也很同情,但是不能因為她自己的命不好,就來折磨我們吧。老師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我們跟她學知識,應該感激她,但我們不是她的出氣筒,她不能把她受到的不公待遇報復在我們身上,無論她的原生家庭怎麼樣,都不是她公開侮辱我們的理由,當她站在講臺的那一刻,我們就只是她的學生,無論男女,她都不應該區別對待,我們想要的,只是一個公平而已,這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如果她做不到這點,我只能說她不配為人師,至少是德不配位,身為她的學生,我同情她的遭遇,對於她這個人,我只能說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但我們女生是無辜的,我們不應該,也不願意為她悲慘的命運買單,更不願在她的教育下,成為下一個她。”
馮教授。。。。。。
我現在相信你就是魚丸粗麵。
“你說的對,是我想差了,身為老師,師德是最重要的,公平的對待每個同學,是基本操作。”
馮教授猶豫片刻,說出自己的疑惑,“你對於女性不婚主義這個事兒怎麼看?”
馮教授和任校長大學畢業時剛好趕上文革,兩個人雖然成分沒問題,卻都是知識分子,文革之初,經常被拉出去批鬥,為了不連累孩子,他們一直等到這場運動沒有那麼嚴重,才敢生孩子。
70年代初,大部分女性生育年齡在20歲左右,有的女孩十幾歲就生了孩子。馮教授年近三十歲生的第一胎,生完孩子後身體一直不好,老兩口卻一致決定不再生孩子。
馮教授的女兒很優秀,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學,學業和工作一直順風順水,唯有感情一事始終沒著落,前段時間女兒放假回家,跟他們老兩口談到這個問題,話裡話外的意思是,覺得現在的生活很好,今後不想結婚,可把老兩口愁壞了。
馮教授也不是想讓於晚給她什麼答案,就是覺得這小丫頭雖然年齡不大,卻意外的通透,想法也新穎,她想了解現在孩子的想法。
於晚想了想,說道:“我認為結婚這個事兒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婚姻是否能夠帶給她幸福感,誠如您剛才所說,您有那麼多身份,女兒、兒媳、妻子、母親,卻唯獨沒有自己,您可曾有一天為自己而活,誰心所欲的活過嗎?婚姻帶給你的是幸福感還是一地雞毛?”
馮教授啞口無言,想了良久才說道:“可是,日子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嗎?”
於晚輕笑,“這世上沒有同一條河流,每個人的人生也不是是千篇一律的,我認為婚姻的底線是兩個人的時候要比一個人更開心快樂,如果不能,結婚的意義是什麼呢?如果一個女孩,有不錯的收入,自己生活覺得開心,為什要結婚呢?結婚,生孩子,把自己陷入生活的瑣事之中,不開心,無法做自己,這樣的婚姻,寧可不要。”
這回沉默的不僅是馮教授,還有任校長和蕭霖。
任校長之前一直為了女兒不結婚的事情煩心,聽到於晚這麼說,豁然開朗,他當寶貝養大的女兒,憑什麼去別人家做牛做馬,想想就糟心,這麼看來,不結婚未必就是壞事,萬一碰上吳老師家的那種男人,他絕對支援女兒離婚。
“你是不婚主義?”
馮教授問出了蕭霖想知道的問題。
“談不上吧,如果有喜歡的人,談一場戀愛,不是不可以,至於結婚嘛,離我太遙遠,談戀愛的事,至少要等到上大學以後再說吧,現在我只想好好學習,男人什麼的,只會影響我刷題的速度。”
蕭霖……
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