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幾個市舶司交易。
不光如此,高麗和金國在大魏的調和下,兩國之間和平許久,金國是剛起家的,國內很多物資短缺,不能搶,那就只能互市。
所以金國與高麗在邊境上也有互市。
《契丹國志》記載,女真人憑藉人參、密蠟、北珠、生金、白附子等等,從漢人、高麗人、契丹人、渤海人換取急需短缺物資。
而高麗的義州、靜州、定州就是對金國開放互市的區域,每年交易還是很頻繁的,各取所需。
文正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讓錦州那邊的官府逐漸縮短開市時間。
一開始先每兩日開一次,慢慢就每五日開一次,以此類推,到最後徹底關閉。
在這期間,錦州當地官府還要貼出公告,讓商人們以後走密州港口海運到高麗的禮成港交易。
這樣的話就合情合理了,因為大魏和高麗一直互市,高麗和金國也一直是互市。
只要大魏商人想賺這個錢的話,就必須走密州港口。
大魏的貨物到了高麗根本不愁賣,在這個年代,只要你手上有貨就行了。
這樣一來,就能夠增加大魏對高麗的商品輸送量,同時也給了高麗增加一份稅收。
而原本在東北互市的金國商人也不用愁,他們在高麗的義州、靜州、定州一直都能買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只不過比原來更貴了一些,畢竟已經被高麗商人過了一手了。
誒,這個是重點,文正民這招的高明之處就在於禍水東引。
金國朝廷要是發現自己的經濟命脈從大魏轉到了高麗,那金國會先打大魏還是先打高麗?
這些年金國全靠與大魏和高麗的互市,才有那麼多物資攻打遼國。
到時候金國很大機率是要先攻打高麗試探一下大魏的態度的。
而大魏到時就有足夠多的理由出來主持“公道”了,抗金援麗嘛,將戰場轉到高麗那邊去。
:()老爺,少爺他浪子回頭要考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