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2章 怎麼還反過來了?

一個月後,轉眼來到了四月二十三日。

都說人間最美四月天,這滿山遍野都是綠油油一片。

山上的桃花紅正是最嬌豔的時候,大地都充滿了生機勃勃。

一望無際的田野上都能看到忙忙碌碌的身影,此時是小麥出苗後的關鍵時刻,百姓們現在可閒不下來。

最近來府城買商鋪宅子的商人是越來越多了。

草原上的商人聽聞此訊,也陸陸續續趕來這邊看看情況。

可以說,大定府城的這則訊息已經遠揚北方各州府,這都得歸功於走南闖北的商人們和官府的大力宣傳。

由於戶部向北方各州府下了命令,現在已經停止向大定府這邊移民了,改向池定臨烏二府移民。

不過各州府都有人口限制,經內閣之前的商議,越往北的地方可移民的人數就越少,越往南的地方就越多,畢竟要保持平衡嘛。

這會長江北岸的百姓們已經在官差的護送下,浩浩蕩蕩的踏上往北遷徙的路上。

這一走就是賭上了他們的身家性命,背井離鄉,漂泊在外。

但是有大定府的案例在前,想遷進池定臨烏二府的百姓們倒是沒有那麼焦慮。

反正有人過上了好日子,自己現在又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了,何不去賭上一把?

所以抱著這種決心,今年的移民潮可比之前大定府的移民潮還要強烈。

池定臨烏二府預算遷入的50萬餘人,相信今年之內就能填完。

而大定府在四月初已經進行了人口統計,現在全府一共有56萬餘人,五萬餘名異族百姓包括在內。

按照規定,現在想遷進大定府的百姓是不能享受政策福利了,想分田的話,只能遷到上面二府。

別忘了,當時大定官府還額外給每個男丁多分發三畝地,這三畝地只免費給他們耕作兩年而已。

明年秋收後,這些地就得全部歸還給官府。

這些地任俊傑之前就規劃好了,後年繼續往外招人,繼續增加大定府的人口,繼續為大定府的商事創造人口福利。

畢竟一個城市的人口越多,那商業肯定就越發達。

資本家來了都得給任俊傑比個大拇指啊,太狠了。

而且等他們都歸還那三畝地之後,官府還得組織各村百姓進行開荒,都別閒下來。

儘量將全府土地最大利用化,為後世子孫積累本錢。

畢竟歷朝歷代都是鼓勵百姓多生多育,這孩子一多,勞動力可不就多了嗎?

不過這些是以後的事情了,現在輪不到任俊傑操心。

在上個月二十八日那天,任俊傑就已經收到吏部發過來的名冊。

上面都詳細的列出了池定臨烏二府的一干官員,還有觀察使的屬官們。

其中讓任俊傑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好兄弟張建英也在其中,這

這怕不是他老丈人開封府尹在後面操作了一波吧?

要不然他懷遠兄只在翰林院待了一年就能這麼個升法?

任俊傑當時看了之名冊後,第一反應就想到了這。

任俊傑沒有猜錯,就是張建英的老丈人在後面推了一把。

當時開封府尹提著一盒蛋黃酥去吏部尚書家,與吏部尚書嘰裡咕嚕的說了一些好聽話。

誒,吏部尚書這老小子聽了之後,拍著桌子直誇開封府尹的三女婿是個可造之才

所以吏部尚書向皇帝推薦了在翰林院幹編修的張建英,讓他外放到臨烏府當個通判。

因為所有通判都是皇帝親派,有監察州府之責,所以這個位置得先請示皇帝。

皇帝知道這個張建英,之前因為任俊傑是六元的關係,皇帝愛屋及烏才點了張建英為一甲第二名。

所以皇帝對他還是有印象的,召了張建英問了一些話後,各方面都挺滿意。

於是乎,張建英一下子就從正七品升到了正六品,不過京官外放一般都升一兩級,這也屬正常。

重要的是得有大佬帶啊,沒有大佬帶的話只能在翰林院熬資歷,翰林院還有許許多多的老前輩在排著隊呢。

非翰林不入內閣,並不是說得一直待在翰林院,曾經在翰林院待過的,以後也可以入內閣,當然了,這個得看你的運氣了。

開封府尹覺得,現在北地三府正是撈政績的時候,沒看到任俊傑那小子蹭蹭的往上升了嗎?

與其待在翰林院發呆,還不如出去建功立業來的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