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9章 院試二

可惜的是,歷朝歷代很多人爬到上面時,風太大,一下子就迷失了最初的方向。

想清楚了一切後,任俊傑構思一番就下筆了,這道題的解題思路就是一個人的能力再大,沒有平臺施展你的才華,那也是白搭。

想要為國家社稷百姓做貢獻,那就要上進,考取功名,建功立業,這就是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拒絕躺平式的誇誇其談。

第一道題還算簡單了些,估計也難不倒多少考生,真正難的是第二道題。

揮揮灑灑的寫了一篇小作文後,已經差不多九點多了,任俊傑打算將第二道題也做了再吃飯,下午再將答案搬到卷子上就完美了。

簡單休息了幾分鐘,任俊傑接著就做了下一題。

第二道題:愚者不及也。賢者過之。

任俊傑看到這題就挺懵逼的,這說的是啥?哪裡出過這句話?

現在任俊傑的感覺就像現在有人向你提問,低頭思故鄉的上一句是什麼?

反正就是挺混亂的,你要是順著問,那就簡單多了,但你拆開出來,那考生們就得絞盡腦汁多想想了。

這不,現在有些考生就在揪頭髮了。

想了好一會,任俊傑終於是想了起來,嗨,這句話出自《中庸》,要記起來還真不容易。

原句是: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意思的,孔子說“中庸之道不能在天下實行,我知道原因了,聰明的人自以為是,實行的時候超過了它的標準,而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達到它的標準。中庸之道不能為人所明瞭,我也知道原因了,有德行的人要求太高,做得太過了,沒有德行的人要求又太低,沒有做到。這正像人們沒有誰不吃不喝,但卻很少人有人能夠真正品嚐其滋味”

這段話其實很好理解,何為中庸?就是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

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聰明人”,他們在別人面前處處想要表現自己,顯得自己與眾不同的聰明才智,他們不認可任何與自己不同的觀點,也不接受其他人的好心勸告和批評,而這樣做的結果可想而知,他們往往畫蛇添足,聰明反被聰明誤。

聰明是為了留給自己用的,而不是要顯示給別人看的,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奉行中庸之道,掌握好適度原則,免得造成猶過不及的悔恨。

既然太過聰明的人都做不到中庸了,那愚笨的人自然也做不到了,因為他們無法達到中庸之道的至高境界和人生層次。畢竟聰明人是聰明太過了,而愚笨的人是達不到那個點,所以這就是智者過,愚者不及。

如果一個人品德敗壞,那麼他也永遠達不到中庸之道,因為中庸之道作為一種人生最高層次的智慧和境界,它不僅是人生哲學和處世法則,更是一種道德修養。

換言之,一個品德低下的人再怎麼聰明,他也不可能達到中庸之道這種境界。

那品德高尚就一定行了?

品德高尚也需要一定的智慧才可能達到中庸之道,感悟它的智慧與深刻所在,但是品德高尚得太高了,也不行。

不要以為中庸之道是要求我們做到至善至德,作為賢德之人,你固然應該品行高尚,儘量與人為善,成人之美,不去做損人利己的事,但是也不應該太過賢德,不能對待世間醜陋的事情充耳不聞,置之不理,用所謂的慈悲為懷去包容那些卑鄙之人的所作所為,這樣的賢人也是不可能達到中庸之道。

簡單點說,太過於賢德就是現在所說的聖母,比如唐僧,對待很多作惡的強盜妖怪都採取感化,懷柔的態度,而孫猴子打死他們,卻還被唐僧念緊箍咒,你讓那些被強盜傷害的人怎麼看?留著強盜繼續害人?

所以這也就是賢者過,不肖者不及。

想清楚一切後,任俊傑笑了笑,轉了下脖子就提著筆寫了起來。

直到中午十二點半的時候,任俊傑才將第二道題給做完了。

此時的任俊傑早已餓得前胸貼後背,肚子剛剛就已經在咕咕作響了。

收拾好桌面後,任俊傑就迫不及待的拿出他那幾十塊碎餅子吃了起來,早上在等開考的時候,任俊傑還無聊的數了數。

嘿,您猜怎麼著?5塊大餅變成了63塊小餅。這衙役的服務還真周到。

少頃,享受完大餐後,任俊傑喝了口水,伸了下懶腰,一時吃太飽,腦袋昏沉沉的。

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