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1:大皇子,肅王李瓏,已經因為事敗被幽禁;
&esp;&esp;2:二皇子,嫡子,晉王李璋,側妃是原禁軍統領閻季德的女兒;
&esp;&esp;3:三皇子,齊王李璉,因為打架燒了酒樓,被責罰去守陵;
&esp;&esp;4:四皇子,魏王李琛,母族貴重,妻子嚴霜序;
&esp;&esp;5:五皇子,趙王李璟,皇后次子,妻子崔錦兒,出身博陵崔氏;
&esp;&esp;6:九皇子,楚王李策,母妃順嬪。
&esp;&esp;目前其他皇子還不重要,其實我覺得出場的人挺少的,應該能記住。
&esp;&esp; 卿卿我我
&esp;&esp;那些僧侶大多身著圓領方襟、寬腰闊袖海青,為首者身披百衲衣袈裟,手持禪杖,遠觀便覺儀容整肅、道風莊嚴。
&esp;&esp;禮部官員很快便迎上去,遠遠地就合十施禮,以示尊重。
&esp;&esp;李策見那官員身穿緋色官服,便知是禮部侍郎鄒進。
&esp;&esp;大唐禮部,主管朝廷中禮儀、祭祀、宴餐、科舉等重大活動。鄒進三十六七歲,正值壯年,官居四品,雖然位居禮部尚書之下,但是已經能獨當一面了。
&esp;&esp;這回負責圜丘祭天的,也是鄒進。
&esp;&esp;而能讓大唐的四品官員有禮有節接待的,必是得道高僧。
&esp;&esp;比如,大興善寺的住持守直禪師。
&esp;&esp;大興善寺乃皇家寺院,常設道場,為朝廷祈福禳災。
&esp;&esp;守直禪師身為方丈住持,更是參禪證悟、大乘見道、德學兼備,位同國師。
&esp;&esp;本朝皇帝並不尊崇佛道兩教,但是對待這些出家人,還是很看重的。
&esp;&esp;這回祭天祭祖活動,按例也需要他們參加。
&esp;&esp;守直禪師會帶領僧眾,在圜丘外圍設壇誦經。
&esp;&esp;這會兒他們過來,不知是要做什麼。
&esp;&esp;“過去問問。”李策微微示意,青峰便跑下圜丘。
&esp;&esp;過了一會兒他來回稟,說守直禪師親自辨認道場位置,以免元旦當日出錯。
&esp;&esp;圜丘下要站文武百官,還有皇室宗親,甚至道家也在此誦經祈福,祝禱風調雨順、禳解災疫。
&esp;&esp;往年李策沒有參加過祭天,不知道是不是一直有這個流程。按理說,以守直禪師的身份,不需要他親自跑一趟。
&esp;&esp;“還說了什麼?”李策問。
&esp;&esp;“似乎是說他們慣於風餐露宿,不需要待在木棚下,讓鄒侍郎把木棚下的位置讓給別人,他們往西邊站站。”
&esp;&esp;聽起來倒是頗有出家人捨己為人的風範。
&esp;&esp;這木棚往年也是不搭的,只因為去年祭天時恰逢大雪,皇帝站在雪地裡,頭上的華蓋被風吹動,擋不住半點雪花。
&esp;&esp;等到了登壇祭拜、焚燒祭品的時候,皇帝邁步出列,頭頂的冕旒上整整齊齊摞了一寸雪,華服雪白,眉毛鬍鬚凍出兩道冰條,結霜的睫毛眨一眨,臉頰通紅,看起來像山裡竄出來的野猴,狼狽至極。
&esp;&esp;禮部官員私下裡覺得,今年他們的活兒又累又多,都是因為年初祭天的時候,讓皇帝惱怒了。
&esp;&esp;所以無論如何,得把棚子搭起來。
&esp;&esp;今年就算是颳風打雷,也要讓皇帝舒舒服服站在木棚下等待吉時,莊重有威嚴,從容有風度。
&esp;&esp;這才是昊天之子祭天祭祖時,該有的排場儀容。
&esp;&esp;魏王李琛今年也頗注意這道木棚。
&esp;&esp;木棚在圜丘南側,以扇形張開,圍了半圈。正北緊接皇帝登階之處,做了九龍聚頂的雕花挑簷,閎敞軒昂、大氣磅礴。
&esp;&esp;此時木棚已經搭建一半,只剩封頂。
&esp;&esp;工部員外郎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