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成為孫權和各大世家之間的溝通關鍵後,更是肩負著作為下一任族長的責任,所以唯有迎娶孫策的女兒。
就這樣,建安八年,陸遜正式受僱於孫權,並迎娶已故孫策的女兒。
初入官場,陸遜即被委以右部督、定威校尉的重任,在江東將領中其起始職位最高。
陸遜二十歲時,便開始了征討山越之旅。
在這四年裡,每戰必勝,從未遭遇敗績,孫權甚感欣慰,認定陸遜乃是江東未來的重要支柱!
建安十三年,赤壁大戰爆發。
這場戰爭中,陸遜也率軍參戰,但他相比江東的其他名將,似乎始終未展露鋒芒,幾乎表現得十分低調。
然而,這背後實際上存在著多重原因,造就了他當時低調的態度和行為。
當時赤壁之戰之際,江東可謂是人才輩出。
周瑜、魯肅、呂蒙、甘寧等將領正處壯年,而與這些聲名顯赫的老前輩相比,年輕的陸遜尚且缺乏資歷和經驗。
因此,陸遜沒有必要急於嶄露頭角,低調行事更符合當時的環境。
同時,四大世家及張昭、呂範等人紛紛勸諫孫權向曹操投降以圖自保。
身為江東世家的年輕代表,陸遜自然而然地與各大世家保持一致。
基於此,他在赤壁之戰中並不需刻意爭功冒進,而是低調配合,隨波逐流即可。
最終在周瑜的指揮下,孫劉聯軍取得赤壁大捷,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然而兩年後,周瑜英年早逝,由魯肅接掌帥印。
軍中的實權仍然掌控在孫權所信賴的淮泗派手中。
陸遜深知此時並非顯露自己才能的最佳時機。
作為孫策的女婿和江東世家的成員,陸遜的身份特殊而微妙。
儘管孫權可以一定程度上信任他,卻遠未達到完全信任魯肅、呂蒙的地步。
鑑於身份地位之複雜,陸遜在軍隊中保持非常低調,存在感較低。
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呂蒙計劃對關羽動手奪取荊州。
面對威名赫赫的關羽,若貿然行事可能導致重大連鎖反應。
此時江東各大家族正值與孫權關係融洽之時,距赤壁之戰已過去十一年,孫權已在江東建立了穩固統治。
對於江東四大家而言,孫權的強大就是自己的強大,而江東的地盤已幾乎被分配完畢。
相較劉備的迅速擴張和曹操在北方的實力,孫權無疑是擴張最弱的君主之一。
攻打合肥都屢次被張遼率領八百士兵打得大敗,要靠孫權親自帶兵拓展疆域簡直是天方夜譚。
儘管呂蒙遠不及周瑜出色,但仍然是位有能力的人。
如他成功攻下荊州,必將為江東各大家帶來極大益處。
在四大家族或隱秘或公開的支援下,他們決定全力支援孫權的行動。
陸遜趁呂蒙前往建業述職之機,特意前去拜訪。
對陸遜此次來訪,呂蒙頗感意外。
因為平日裡,陸遜為人極為低調,在軍中鮮少有顯眼的表現。
因此呂蒙猜測,陸遜此行必有要事。
果然,幾句寒暄過後,陸遜開門見山,提出一套偷襲荊州的周密計劃。
呂蒙雖善帶兵作戰,但在謀略上遠不及陸遜。
聽完陸遜的計劃後,呂蒙不禁激動得站了起來。
這確實是無可挑剔的絕佳之策。
拿下荊州,指日可待!
隨後,呂蒙將這個計劃呈報給孫權,孫權聽後也大為震動,未曾想到陸遜能如此精準地分析問題、制定策略。
最終,孫權採納了這套方案,並任命陸遜為重要將領,準備大用他。
藉助這一戰略,呂蒙迅速奇襲,拿下了荊州。
但不久之後,呂蒙便因病離世,在逝世之前他極力向孫權推薦陸遜。
若無特殊情況,孫權絕不會輕易讓陸遜取代呂蒙的職位,因為陸遜與整個東吳有著獨特而矛盾的關係——陸遜是孫策的女婿而不是孫權的親族成員,同時也是江東四大家族下一位領導者。
若授予其軍權,則意味著這些家族將在軍中有了一席之地,長遠來看這對孫權不利。
不過鑑於劉備大軍即刻來襲的情勢,孫權只能暫時擱置顧慮,授權陸遜領軍五萬,而另外兩萬人馬由孫權堂弟孫桓率領,備戰夷陵。
於是,夷陵大戰正式拉開帷幕。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