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視著這些靜靜地躺在地上的白馬義從士兵,袁紹的眼神顯得有些恍惚。曾經,白馬義從在他的內心深處幾乎成了一種揮之不去的陰影。白馬義從的存在使得袁紹感到日夜難安,就像是頭頂始終懸著一把可能隨時掉落的刀刃一樣。而在白馬義從被完全消滅後,公孫瓚統領的幽州軍隊士氣驟然降至冰點。在他們的意識中,白馬義從不僅僅是軍隊的核心力量,更是精神支柱。即使是如此強大、所向披靡的白馬義從,都未能在這片名為界橋的土地上避免 ** 的命運。更別提其他的普通士卒了。
在界橋之戰中,袁紹獲得了巨大的勝利,而當時公孫瓚到來時有多得意,離去時就有多麼狼狽不堪。此次戰功卓著者,無疑是鞠義。
然而不久之後,發生了一件讓袁紹始料未及的事:鞠義擅自命令手下士兵射殺已被捕獲的幽州軍殘餘成員。面對質詢,鞠義居然僅僅表示他認為這樣很有趣。此事令袁紹異常憤慨。但由於這場界橋戰役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鞠義確實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一時半會兒之間袁紹並不能對他實施任何懲罰措施。更為荒唐的是,鞠義自己對此事絲毫未感到不安或者錯誤,反而當著眾人面前向袁紹索要獎賞,並宣稱這場戰役的勝果歸他所有,甚至要求將公孫瓚失敗後的幽州納入自己的統治範圍作為封賞。
此話甫一出口,不僅引發了袁紹麾下文官武將們的強烈不滿,特別是那些親身經歷此役的如張合、田豐等核心人物,更為此震怒不已。為了吸引並誘導白馬義從落入袁軍的伏擊圈,張合專門 ** 了一支長戟兵隊伍,在這場關鍵性的界橋戰役中不惜犧牲了整支部隊的生命。而田豐也在戰鬥過程中緊緊伴隨袁紹左右,親自見證了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成千上萬支箭雨般的射擊不斷越過袁紹,直射目標。如今勝利已成定局,鞠義卻公然要求分賞,並妄圖獨吞戰功,這樣的舉動顯然無視了其主公的威信和地位。
儘管鞠義確實在界橋之戰中表現出色,袁軍也為此付出了重大代價,然而鞠義當眾爭賞、目無尊卑的態度,最終或許早已為他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 在初平三年,鞠義指揮先鋒部隊‘死士’於界橋之戰中一舉剿滅了白馬義從。
- 公孫瓚失去這一精銳力量的支援,其影響力開始走向下坡路。
- 雖然鞠義因此戰成為了焦點,但他因公開要求獎賞並自誇戰功,徹底觸怒了袁紹手下的眾多文武百官,遭遇排擠。
隨後,在陸續恢復失地的多次戰役中,袁紹出於對鞠義態度的不滿,故意將其排除在外,不再讓其參戰。
直至次年初平四年,隨著公孫瓚難以再容忍幽州的軟弱統治者劉虞,對其發起攻擊,並攻佔了他的主要城市薊城;同時,劉虞昔日將領鮮于輔與閻柔重新聯絡上袁紹。
袁紹把握機會,派遣鞠義前往鮑丘救援鮮于輔及閻柔和劉虞之子劉和。
然而,鞠義由於對袁紹心存怨恨,拖延出發時間,導致最終劉虞的兒子劉和未能倖免於公孫瓚之手,喪生於鮑丘。
鮮于輔與閻柔等人見公孫瓚氣勢逼人,迫於壓力又重新歸降。此舉讓袁紹火冒三丈,打算罷黜鞠義的職務。
然而,還沒等袁紹的命令到達,
鞠義就已經在鮑丘重創公孫瓚,殲滅超過二萬人。這個戰績令袁紹異常難堪。
即便沒有完全達成支援劉虞殘部的戰略目標,
但鞠義單方面擊潰公孫瓚的主要力量,並佔領了戰略重地鮑丘。如果因此責罰鞠義,勢必會影響到士兵們計程車氣。所以,
袁紹不得不取消之前的處分指令,改為罪罰相當處理。但這在鞠義看來,情況並非如此簡單,
他認為是袁紹故意壓低了他的戰功評價,這種行徑難以饒恕。因此,他心中的不滿日益增長。
鮑丘一戰再次嚴重挫傷了公孫瓚的實力。
年終,漁陽又爆發了叛亂,使公孫瓚忙於 ** 而疲於應付。這時,袁紹正式啟動對幽州的攻擊行動。
公孫瓚撤回易京城內,將此地修建為堅不可摧的防禦工事。
按照袁紹的指派,鞠義率領部隊包圍易京,同公孫瓚長時間對峙達一年之久,終因糧草不足,不得不放棄進攻撤離。鞠義將撤退的原因全歸咎於後勤補給的問題,
即他確信若非袁紹延誤時機,憑自己之力,早已能攻克易京。
這些情報迅速傳到了袁紹的耳邊,
顯而易見,袁紹對鞠義的忍受程度已經到了極限。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