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治國理政方面頗有建樹。
東吳內部事務,如果由孫權負責管理,必能治理井然。
即使是孫策,也因此對其另眼相看。
然而,
若是孫權不直接參與戰爭指揮,這樣的狀態便更加理想。
想到此點,孫策內心逐漸醞釀起一個設想——即將政務交付給孫權打理,而軍隊掌控依然牢牢掌握自己手中。
因為讓孫權指揮作戰,無論是五萬還是十萬兵力,似乎都難以滿足他的冒險精神。
有鑑於此,
孫策遂轉向孫權發問:“伯符(仲謀),你看那場石亭之戰中,陸家的陸遜日後定會成為支撐我東吳的棟樑之才。”
“可是我孫家與陸家之間的仇恨如 ** 浩瀚,又該怎樣化干戈為玉帛呢?”
對於孫策的問題,孫權輕嘆了一口氣。
當年孫策對陸家動手之際,孫權心中便已預感此舉非善舉。
那時的孫策尚未全面佔據東吳之地,仍在袁術麾下效力。
直至孫策後來逐漸認識到這一決策失誤,他與江東世家間裂痕已深似鴻溝,難以為繼。
在東吳,四大世家中之一便是這深受打擊的陸家。
如此血淋淋的行為怎能讓陸家輕易釋懷,繼而攜手共進?
由此,
即便孫策最終平定東吳,仍有零星反抗事件時有發生。
背後的指使者不言而喻,正是江東四大世家。
此時此刻,面對這樣的境況,孫策何解?
難道真效仿那些無腦熱血的小說主人公,一路 ** 直至徹底征服嗎?
要知道,那些主角背後皆有金光閃閃的力量支援,失敗了還能重頭再來,無需揹負道德枷鎖。
然而,孫策則完全不同。
其攻取東吳之地旨在建立長久的根基事業,期望傳至後世。
東吳四大世家乃是地方最為強大的勢力,
若盡數消滅這些世家,又有誰能願意響應孫策?
自這一刻起,江東本土任何一位有才能的人都可能拒斥孫策。
這是何等嚴峻的現實?
當然是極為嚴酷!
當時的世家與門閥影響巨大無比。
孫策麾下雖武力充沛、戰鬥力卓越,
但是佔領的土地最終還需要人才來治理不是嗎?
沒有得到江東本地有志之士的支援,孫策註定走上末路。
於是,
當前的孫策頗為苦惱,渴望能夠主動開啟與四大世家合作的新局面。
遺憾的是,透過正常渠道尋求和解根本行不通,連帶著許多依附世家的小宗族亦不肯與之為伍。
當前,能夠負責管理內務的人,在孫策的隊伍中可以說非常稀缺。
以至於連周瑜、太史慈這樣以軍事才能見長的人物也被拉來臨時應付內部治理的工作。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適合擔任內政工作的人員有多麼短缺。
與江東的四大顯赫家族達成合作協議,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
“兄長,之前的四大世家可能對我們持觀望態度,他們懷疑我們孫氏是否能在江東長久立足。”
“但現在,隨著排行榜的公佈,”
“實際情況已經證明,我們孫氏在江東的統治將持續下去。”
“從排行榜的發展趨勢來看,江東的地方豪門將來必然會尋求與我們的合作關係。”
“有了這份未來的趨勢作為依據,相信現在的他們會比過去更加願意接受我們。”
“不過,常規的接近方式仍然不奏效。”
“兄長不如考慮將霓裳嫁給陸遜。霓裳如今十歲,而作為陸家的繼承人陸遜,也僅是十四歲而已。”
“兩者的年齡差距尚可接受。”
“透過這樣的聯姻,一旦陸遜成了我們的女婿,那麼孫氏與陸家之間的關係便不再如先前那麼劍拔弩張。”
“另外,針對當年傷害陸康和他的族人的事情,兄長完全可以歸咎於袁術。”
“告知陸家,當初出於無奈我們必須投靠袁術。”
“如果不採取那次行動,袁術必定會向兄長動手。”
“威脅陸家的並非兄長,而是袁術本人!”
“只要陸家主人夠聰明,就能接受這個解釋。”
“在此前提之下,若兄長能親自上門,對陸家表達誠意和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