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元正眉頭微微皺起,臉上不悅之色毫不掩飾,也不言語,他是想做好人,但是不想做爛好人,或者說他從沒想過做個吃力不討好的好人。在這封建國度中,人心複雜,世態炎涼,人善被人欺,這也是因為林安攔著不讓方子洩露出去,他沒有全力反對的緣由所在。
雖然林元正也有幫助他人的想法,但絕不是以犧牲自己田莊的穩定和發展為代價。在這個封建的社會環境中,資源是有限的,競爭是殘酷的。他必須要為自己和莊裡的人著想,而不顧及自己的生存根基。
魏徵在一旁也發現林元正的不悅,只是他不明白,“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難道林元正不懂這個道理嗎?林元正卻如此計較利益得失,實在有些讓他難以理解。
一時間,兩人也不言語,他們身旁的人更加不敢說話了,場面陷入了沉默。只有那微風依舊不知趣地輕輕吹過,拂動著眾人的衣角,發出細微的沙沙聲,似是在試圖打破這令人有些壓抑的寂靜,卻又顯得那般無力。
田間的鳥兒似乎也察覺到了這不同尋常的氛圍,原本歡快的啼鳴聲消失不見,紛紛振翅飛遠了,只留下這片沉默籠罩下的空地,以及兩個各懷心思、眉頭緊鎖的人,靜靜地對峙著。
過了好一會兒,林元正才緩緩舒展開眉頭,深吸一口氣,儘量讓自己平復下來,轉過頭對著身旁的管事說道:“你先帶著小哥去吃些東西,好好招待一番,我與夫子有些話要說。”
管事趕忙應了一聲,恭敬地朝林元正和魏徵行了個禮,便上前對魏徵身旁的隨從說道:“小哥,請隨我來,莊裡雖比不得城裡的珍饈佳餚,但也備了些特色吃食,定能讓您滿意。”那侍從看了魏徵一眼,見魏徵微微點頭示意,便跟著管事往莊裡的膳堂方向走去。
待他們走遠,林元正這才又看向魏徵,神色依舊帶著幾分嚴肅,緩緩開口道:“夫子,不,應該要稱呼您為魏大人才對。自從您執意要進田莊時,我便已知曉大人的身份。”
魏徵微微一愣,心中暗忖,原來這林元正早就識破了自己的身份,當下也不好再多做隱瞞,只是臉上依舊帶著幾分從容,捋了捋鬍鬚說道:“哦?小友既然早就知曉,卻也未曾點破,倒是沉得住氣呀。”
林元正微微苦笑了一下,回應道:“大人身份尊貴,又是朝中重臣,此番微服前來,想必是有諸多考量。學生貿然點破,怕壞了大人的計劃,也怕給這田莊招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便一直佯裝不知。”
魏徵點了點頭,目光中帶著一絲讚賞,說道:“小友心思縝密,倒是老夫小瞧你了。只是老夫微服私訪前來,確實是為了一探究竟,看看這田莊為何能有如此與眾不同之處,進了田莊後,真是大開眼界,尤其是這農事方面,竟做得這般出色。”
“如今這天下,農事之困局重重,許多地方的百姓還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辛苦一年卻收成寥寥。你這田莊的法子若是能推廣開來,那可是能造福萬千百姓,於國於民都是大功一件啊。”
林元正拱手施禮,說道:“大人謬讚了。學生又何嘗不知天下百姓的艱難。這田莊雖有這些成果,可也要先確保自身能安穩發展,才能有後續的餘力去幫助更多的人,並非學生不願幫忙,還請夫子聽我細細說來。”
林元正輕嘆一聲,繼續說道:“大人,學生打自心底佩服您的為人,您自少孤苦貧寒,雖窮困潦倒但有大志向,早年不事生業,出家成為道士。他喜好讀書,涉獵廣泛,眼見天下將要大亂,尤其屬意於縱橫之說。”
“您在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為官,為瓦崗李密撰寫奏疏謀劃,與李密一同歸降唐朝後,您自清安撫山東(太行山以東),趕赴黎陽(今河南省浚縣城),勸歸李積歸唐,接濟淮安王李神通。“
“您剛正不阿,敢於在朝堂之上直言進諫,一心只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著想,此等胸懷與氣節,實乃吾輩楷模。”
“學生雖身處這偏遠的上洛縣,卻也聽聞過大人諸多事蹟,每一件都彰顯著您對這天下的擔當。只是,這世間之事,往往復雜難測,這田莊裡農戶們的生計、工坊的維持與發展,都繫於學生一人之身,學生做任何決定都得慎之又慎。”
“關於新農具的事兒,我何嘗不想立刻就讓各地的百姓都用上,好減輕他們勞作的辛苦,增加收成,可現實卻容不得我這般衝動行事,還望大人能夠體諒學生的難處啊。”
魏徵聽著有些意外,沒想到這少年郎,對他了解至深,心中不禁湧起悸動。在這偏遠之地的上洛縣裡,竟有人如此熟知自己的過往,還打心底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