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章 話龍興燕邸建首善 立東宮文武生齟齬(2)

神授,但他卻想在眾人面前表現得滿不在乎,一笑置之, 讓大家實實在在看到和感受到他的民本君輕的坦蕩胸懷。

“山東野蠶成繭,好事一樁,卻也不過衣被一方。若普天之下,處處如此,四方百姓 皆飽暖而無飢寒之虞,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一如古之大同之世,再為朕道賀也不晚。” 李至剛的提議雖沒有被採納,實見皇上心中還是高興的,正好乘興而奏,遂繼續道: “臣還有一個提議:我太祖肇建金陵,沿前代奠都之舊,又以龍興之地鳳陽為中都,兩都 相舉,遙相呼應,實為萬世太平之慮。雖是兩都,距離太近,於國家長治久安也有不便。臣琢磨著,北平為皇上龍興之所,山川形勢皆為陛下所興,也宜建為首善之區,充實民眾, 招徙商賈,繁榮工商,以為北都。三都並立,南北相銜,則國之根基固也!”

永樂眼前一亮,長髯微顫,露出了一絲髮自心底的卻讓人不易察覺的滿意。北平是他 的福地,沒有北平,恐怕就沒有他的今天。那深邃靜謐的大元皇宮,那樸實無華的小民百 姓,那古老幽靜的燕京街巷,那雄偉壯麗的燕山山脈,那是他二十多年由稚嫩而雄武的印 證,是讓他永遠魂牽夢縈、割捨不去的故園。他何嘗不想名正言順地把這個龍興之地規制 得一如南京?何嘗不想給它冠上個“京”的名字,但他剛當皇帝,條件不具備,時機也不成熟。處理那些冥頑的建文遺臣已然引起了軒然大波,大波之上再說一件董建北平的大事,會不會第二次炸窩?所以,建北平為北京的想法只是一閃而過,卻深深地藏在心裡,孕育 著,培養著,一旦足月,他就會毫不猶豫地丟擲來。

今天居然有大臣率先提出,實出他的意外。他滿意地看了看李至剛,輕輕點頭,卻不 急於表態,而是狡黠地掃視著兩班的文武大臣,尤其是新歸附的文臣,看他們的反映。

李至剛之言,猶如一團點燃的火藥塞進了每個人的心裡,引起了一連串無聲的爆炸, 眾人猜疑著,琢磨不出是他李至剛自己弄出的歪點子,還是皇上授意的,怎麼表態呢?大 家低著頭,用餘光相互打量著。建一個新京,那要多少人力物力,就是掛個名,以北平現 在的境況也夠吃力的。

太祖時,就因為選京的問題沒少花了心思。做吳王時,雖老早就確定了金陵這個老據 點,但總覺建都江左多有不便。考慮過北平,有人說遼金元等蠻夷居燕京已數百年之久, 旺氣飄零,王氣已盡。考慮開封,但那兒離黃河太近。還就怪了,太祖即位,黃河多次決 堤,而每一次都危及開封,不得不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至洪武末年,還在考慮關中,令 太子朱標代皇帝到陝西巡視,很不幸,太子第二年就病死了,實在是個晦氣之地。太子回 來說,關中一帶有十個大小王朝先後在長安、咸陽建都,關中的山嶺河汊頗多帝王將相之 冢陵,舉目四顧,陰氣綿綿。誰願把都城建在陵寢之上?豈有此理!豈有此理!太祖從此 再不提選址遷都的事,也不願臣下再提此事。

十幾年過去了,眼見著金陵城一天比一天繁華,大家的心已在應天府沉穩下來,謀一 些長久之計的營生,禮部尚書李至剛突然舊話重提,爆出個肇建北平、以北平為京的倡議, 實在是出乎眾人意料。偷眼斜睨高高在上的皇帝時,那是殷殷的期盼和充滿希望的眼神, 眼神中分明飽含著高瞻遠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實在是居高臨下俯瞰的緣故,以矮他御座 一大截的列位臣工正常的思慮,誰也慮不到他那樣的高度,唯一能附和的,那就是奉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