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儼是武英殿的管事牌子,三十左右歲的年紀,就因他說話的聲音婉轉到像唱歌一樣悅耳,太祖時就在乾清宮當差,後因對建文帝裁抑太監的做法不滿,常常把偷聽到的朝廷 軍情傳給燕王。雖未謀面,燕王已感覺到了黃儼的耿耿忠心,進京時又聽了他靈雀般的聲 音,煞是歡喜,就把他放在了武英殿,放在了自己身邊。這個以聲音見長、以輸送訊息得 寵的太監在立儲的風波中深覺高煦奇貨可居,又得了高煦大把的寶鈔,此時便一門心思偷 聽君臣議論,但因相距太遠,只能隱隱約約、斷斷續續聽到一些。他貼著殿門徘徊,作為 管事太監,別人當然不便指責。
“找來諸位愛卿,就是想議一件眾人關心的、事關太子人選的大事,”永樂一字一板, 細心觀察著幾人的表情。令他意外,文臣武將都表現得鎮定從容,沒有一絲慌亂和驚訝。 他明白,大家心裡有底了。
“此雖朕之家事,也是國之重事,豈可輕言以蔽之?故而躊躇準備了一年多。親王、 大臣們一再上表,也是出於對大明的一片忠心。朕多次講過:君子為國不為家,所以犯顏 諫諍不避其死;小人為家不為國,故一味讒佞阿諛以苟富貴。今日僅我等幾人,諸卿儘可 暢所欲言,敞開了說,但須嚴守秘密,至於言語之輕重,朕都不會怪罪的。”
說罷,永樂先掃了一眼丘福,然後看著遠處的窗稜等大家說話。丘福會意,拱手道: “臣一介武夫,只知殺敵,不知避諱,自北平跟從陛下以後才認得幾個字,若言語中有冒 犯之處,還請皇上原諒。”
見皇上點頭,丘福繼續, “臣以為,高陽王以弱冠之年隨陛下摧鋒陷陣,功在社稷。白溝河之戰敵眾我寡,陛下以十萬對李景隆五十萬大軍,您身邊衛士僅剩七人,被圍土堤之上,危在旦夕。虧得皇 上胸中萬千之兵,馬鞭遙指前方,本是鎮定自若的虛指,而高陽王神兵天降般率軍殺到, 擊退敵兵。東昌之戰,大將張玉戰死,我軍大敗,又是高陽王及時救駕。若不是高陽王, 臣不敢想還有、今天……”
丘福本想說還有“陛下的今天”,但這個大老粗又像靖難論功時那樣,遠遠躲開,再 一次精明,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用了一句含糊的“今天”。他知道,皇上喜愛高煦除了 救駕有功,還有最關鍵的一點,他一定要點破,“高陽王酷類陛下,不僅帶兵打仗頗有韜 略,訓練士卒、守禦一方也是個帥才,今備邊開平指揮屯戍,井井有條,常聽回京師公幹 的將士說起。於情於理,於功於人,臣都願推高陽王為太子。”
一個“酷類”,一下子就揪住了永樂的心,這句話從為人樸實而質誠的丘福口中說出, 更讓他動心了。丘福起自卒伍,積累年之功而官至千戶。燕王起兵時,他和張玉、朱能率八百壯士殺出王府首奪北平九門,佔領北平,而後以先鋒官在夾河、靈壁、滄州、淮河等征戰中屢立 戰功。雖說謀劃智計不如張玉,但勇猛善戰與朱能相匹敵。丘福最為燕王稱道的還有他從 不爭功的秉性。每次大捷之後,諸將紛紛到燕王近前報功請賞,唯獨丘福閒人般在一旁休 息。燕王感慨地說:“漢光武之大將馮異,時常獨坐樹下,權不理會諸將御前之論功,軍 中號曰‘大樹將軍’。吾今生有命,又得一視戰功如煙雲之‘大樹將軍’也!丘將軍之功, 早記在孤王心中了。”
永樂大封功臣時,丘福封淇國公,居武將之首,年食祿二千五百石。在永樂的心裡, 丘福和另一個晉位國公的大將朱能一樣,功高不傲,襟懷坦白,任何時候都不挾私慾,因此, 他每議大政密事,除閣臣外,必邀二人參與。而每當二人猶豫轉圜之時,他都用“為國家計, 但說無妨!”予以鼓勵,方才丘福的一番話,又說到了他的心窩裡,讓他感覺溫暖、舒適。
“臣贊同淇國公的意思,”長公主的駙馬、皇上的姐夫王寧拱手道,“我太祖皇帝用 武力收拾了前元群雄蜂起的亂局,今上之雄武世所共見,如今,北有殘元,東南有倭患, 情勢所致,我大明未來的天子一定要是個能征慣戰的皇帝。”
建文時,王寧在都督府任職,因和燕王交好,且看好內侄朱高煦,故常常將朝廷軍情 輸於燕府,被人告發下在錦衣衛獄中。燕王即位,封為永春侯,高煦備邊開平的一年中, 他還遠道去塞外看望,徹夜長談。
“臣以為不可!” 解縉比官高位尊的金忠還激動,忘記了自己的官品,大聲反駁。 如果說,此前太子人選的文武之爭還停留在彼此的心裡,還在暗處較勁,鬥著心機,各以 言談話語悄悄影響皇上。而這一聲喊,則徹底撕開了文武間積聚已久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