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殿測試,很有可能就是日後的狀元,楊相底氣十足,努力睜大 了他的一雙小眼睛,給人以學富五車的精神飽滿之感。
“學問貴切實用。宋初宰相趙普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給朕說說,孔夫子 之《論語》和朕的天下到底是什麼關係?”
楊相跪在地上,心思飛快地轉著,皇上所問不正是自己所長嗎!三十年的寒窗苦讀終 於有機會在天子面前一展身手了,他微微抬起頭,朗聲道:“這《論語》,未讀時是此等 人,讀了後還是此等人,就是沒讀。故臣以為,《論語》有五講:正心、修身、齊家、治 國、平天下!‘正心’之要義在於篤信好學,吾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修 身’之要義是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齊家’之要義是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 其身,與朋友交往言而有信。治國、平天下的道理是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我皇上正是一個使民以時、視其所以、察其所安、為政 以德的明君,所以才如北辰一樣,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官話套話的虛擺浮漂著,永樂想起他的文章,也無非如此,嘴角微翹,露出一絲不易 察覺的笑,解縉看在眼裡,他斷定,楊相的進士第一沒用了,能進前三甲就是皇上的很大 恩賜了。
永樂評價:“也算是對‘四書’、‘五經’的融會貫通之論,下去吧,宣曾棨上殿。” 不一會兒,一個二十多歲的白衣秀士跪在永樂面前,有如行雲流水般瀟灑飄逸,叩頭畢等 待皇上問話。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永樂又一次肯定了自己的判斷,只是不露聲色,直入 主題:“孔夫子參天地,贊化育,明王道,正彝倫,給朕說說,怎樣才能明王道、贊化育?”
“學生以為,”曾棨微微抬頭,挺直身子,“自漢武納儒士董仲舒之言,‘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是明王道之始,隋唐宋元以繼,尤其宋代理學大師朱晦庵,宏論勃發,集千古 儒學之大成,才有我今日鄉、會試舉子們之引經據典,開宗明義。我朝以來,太祖宏謨遠 烈,立一代規模之制,欽定科舉考試,光大儒學,使君臣父子夫婦各盡其分。陛下即位以來,延攬文學才俊之士,既重考課,又重薦舉,使山野懷才抱德之人得展其才;釋典先師,大興文治,修葺地方庠學,充實教諭,重修《太祖實錄》,修訂各類書籍,又大修類書, 萬民景仰,天下歸心。此正是陛下明王道、贊化育之盛舉。”
曾棨娓娓道來,如數家珍,不僅引說經典,且和當朝之實務結合,加之務實而質樸的 話語,不僅打動了皇帝,也打動了皇帝身邊的幾個臣子,只有李至剛心神不寧,很有些不 自在。永樂沒太在意,順著自己的思路,暢言道:“朕對儒學之淵源流派也略知一些,為 正本清源,以正後世子孫視聽,朕還要仰仗天下文士在儒學歸宗上編輯一些書籍,學學大 師朱熹,做一個儒學皇帝。好的,可著曾棨下去了。”
永樂稍事休息,又陸續測試了周述、周孟簡、周枕等十數人,午後又測試了李時勉等 數十人,問話也越來越簡單,到後來,有的只是到殿裡叩見一下,有的是幾個人一起進殿。 大致用了四天多的時間,共計四百七十二名進士透過了在奉天殿由皇上主考的殿試。
“朕欲定一甲前三名是曾棨、周述、周孟簡,楊相放在二甲第一名,幾位看看有何不 妥?”解縉、黃淮交換了一下眼色,未及說話,李至剛拱手道:“陛下深謀遠略,不僅重 文學,更重經邦濟世,遠非臣下可以慮及。”
“二位主考官的意思呢?”見解縉、黃淮沉默不語,永樂問。 “臣也沒有異議。”皇上提議,禮部尚書附和,這還有什麼可議論的?不過,解縉的心裡還是覺著楊相文采飛揚,剔除出一甲有些可惜。 “那就這樣定了,”永樂把大鬍子一甩,意氣風發,“一甲曾棨、周述、周孟簡,曾棨任翰林院修撰,周述、周孟簡任編修,賜三人進士及第;二甲楊相等三人,賜進士出身, 楊相及以下段民、周枕、李時勉等五十人、善書者湯流等十人為翰林院庶吉士,再選二十 人到各部院司任觀政,其餘諸人分赴各地官學,充補教諭,著禮部、吏部去辦。”
“臣領旨。”蹇、李二人答道。 “大紳,翰林院的六十人中不乏才資英敏之輩,留心一下,朕還想選一些人就學文淵閣,既為國家儲備人才,又幫你修了書,卿以為如何?” “謝皇上恩典。臣也正有此意,欲從狀元曾棨、榜眼周述、探花周孟簡、庶吉士楊相等六十人中選二十八人,以應上蒼之‘二十八宿’,以證陛下飄香之翰墨。” “二十八人初上第,百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