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章 設內閣微臣預機務 開科舉星宿聚翰林 (1)

,卓爾不群。或至夜半時分,勤慎不懈可圈可點, 為朕分憂,為民惠愛,裨益不在尚書之下。”

永樂環視眾臣,今日所言,就是要樹立榜樣,榮耀幹臣,“著賜楊榮、解縉等七名閣 臣二品服飾,以示褒獎!”解縉居首,七人齊刷刷出來謝恩。

建立內閣是永樂的首創。 洪武初年,實行中書省制和大都督府制。丞相統率百官,為中書省之最高長官,署理全國行政事務;大都督為大都督府之最高長官,署理國家軍政事務。開國元勳魏國公徐達、 鄭國公常遇春、韓國公李善長等都曾做過丞相;大都督一職由開國皇帝太祖朱元璋的侄子 朱文正擔任。十幾年過去了,太祖嫌丞相事權太重,處處掣肘不說,吆三喝五,前呼後擁, 簡直就成了第二朝廷。

洪武十三年,以謀反罪誅殺丞相胡惟庸,從此廢除中書省,以法定形式規定,不許再 設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處以重刑。分相權於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提高 六部的職權和地位,直對皇上負責;後來又擔心部權過重,還會危及皇權,遂對應六部設 了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每科六到十二三人不等,首領官都給事中,才正七品。 品秩不高但事權很大,不但有諫議之權,還有彈劾和監察之權,對六部加以牽制和監督, 且比六部離皇上更近,就是和內閣一樣在大內辦公,皇上隨叫隨到。

軍政大權更不能忽視,親侄子也不能放心,更不能放過。和殺胡惟庸前後腳,以“親 近儒生,胸懷怨望”,朱元璋亂鞭打死侄子、大都督朱文正,分大都督府為前、後、左、 中、右五軍都督府,簡稱五府,各管轄數省軍隊,而任職、簡練之政令皆由兵部。

五府、六部及執掌風紀監察的都察院、專典刑獄的大理寺、上達章奏的通政司皆對皇 帝一人負責,自此,太祖再也不用擔心大權旁落了。大權不再旁落,接下來的困惑是,面 對著堆積如山的奏摺和政事,他一個人根本處理不過來,何況他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不 久,他就不得不設立了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文華殿等殿閣大學士,實際上就 是輔助他處理全國事務。

建文四年八月,剛做了一個多月皇帝的永樂就感覺到了庶政的龐雜和繁蕪,漫無頭緒,永無窮盡,一個人無論如何應付不了。於是,也用起了父皇使用殿閣大學士的作法,命召 對稱旨的翰林院侍讀解縉、編修黃淮入值文淵閣,參與機務,稱為閣臣。因人手太少,還 是顧首不顧尾,很快又命侍讀胡廣,編修楊榮、楊士奇,檢討金幼孜、胡儼同值文淵閣, 七名閣員一起,基本上能把那山堆的事擺佈開了。雖都是六七品的小官,待遇卻迥異於眾 大臣,大內就餐,朝夕侍立,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兼備顧問,那是天子近臣啊,也不 免引起很多人的眼熱。

七人入值後,把全國各地的政務、軍務分為輕重緩急、分門別類排列起來,且在許多 冗長的奏章前都作了節略,使皇帝能夠提綱挈領,一目瞭然。永樂一下子輕鬆多了,所以 他對閣臣的辛苦和辛勤最為了解和稱道,更因為常在身邊的緣故,較外臣就有了更多的親 近,有時到了夜半十分就寢前仍賜坐榻前,議論機密重務。

要說永樂選人的眼光也是洞見萬里的。文辭華章,議論風生,當首推解縉,機樞之事 不誤,兼職大類書總裁官的事也是駕輕就熟,很讓皇帝滿意;楊榮機敏幹練,表裡洞達, 于山川形勢瞭然於心,長於軍政,放眼高遠;楊士奇舉止恭謹,學行高雅,忠義激發,正 氣凜然;黃淮論事如立高岡;胡廣為人能持大體;金幼孜長於文學;胡儼通天文氣候之學。 高矮胖瘦,各有所長,小到叢脞細事,大到宏政方略,參謀顧問,拾遺補闕,成就萬全之 策。永樂之興奮,溢於言表。所以他曾在多種場合多次誇讚幾位閣臣,並和蹇義、鬱新、 夏原吉等尚書們也說起過七人考滿的留任之事。

“陛下,臣有一議欲奏,不知當否?”永樂還沉浸在內心的歡喜中,翰林院編修楊溥 遠遠奏道。永樂居高臨下,掃視眾臣,每人每天言一事,數百臣工就是百事,一年下來就 有了幾萬件國計民生之大事,政無壅蔽乃朝廷之福,天下蒼生之福。

“朕也是古之賢明帝王的作法,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有什麼想法儘管說來。” “皇上,”楊溥略往前走走,他很羨慕受到旌表的閣臣,聲音因激動而有些沙啞,“去年,直隸、北京、山東、河南遇水旱之災,各地雖按聖上之意開倉放糧,卻遇到了新的不 便。災地官倉或是不足或是空虛,賑濟所用需從遠處呼叫,甚時,遠水不解近渴。臣考查 舊事,洪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