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來到夏府前,天色已完全黑下來,門前兩盞御賜的宮燈便越發顯眼。街上,幾匹肥壯的馬吃著草料,下人們或蹲或立,閒聊著熬工夫。他看了看夏府的門額,笑著搖搖頭。 夏原吉一向以勤廉簡樸自持他很清楚,除官俸和皇上御賜外,分毫不取,就靠那每年七百石的俸米維護著朝廷二品官員的體面,養活著家小十幾口人,有時難免捉襟見肘。皇上所賜的宅院雖然有了起碼的排場,但對他來講,維護起來都有些艱難,管家為管好這個家也 頗費了一番心思。說實話,就憑著掌管天下錢糧貢賦的戶部尚書的牌子,休說一個夏府, 就是十個也養得起,但夏原吉治家甚嚴,管家也好,門人、馬伕也罷,任何人不得私收登 門者的錢物,否則立馬繳物走人。
解縉走進大門時,門廳內已有幾個布政司的官員吃茶候著,門人見是皇上身邊的閣臣、 大學士解縉,雖知他被冷落了,也不敢怠慢,忙上前打躬道:“大人正在會客,我這就去稟一聲。”
解縉心裡發虛,忙說:“他要是忙著,我明兒個再來不遲。” 門人支應了一聲,往堂屋去了。不一會兒又跑了出來,徑直來到門廳對另外幾個官員說:“幾位大人真真對不住了,我家主人酉時從衙門回來還沒用膳,和兩位大人正在議事, 這邊解大學士又來相見,主人叫我給大人們賠個禮,實在有要緊的事,就多等會子,要麼就明兒個再說?”
幾個人聽著,早已起身,瞟了瞟解縉,悻悻去了。解縉跟了家人進來,跨步進正堂,見有幾人在座,打躬作揖道:“打攪列位大人了。”解縉少有的客氣倒讓幾人彆扭。
“客套什麼,快請坐,我和金大人、楊大人正在議糧餉和調兵之事。”夏原吉一臉嚴肅, 欠了欠身,算是還禮,金忠、楊榮也朝解縉拱拱手。戶部、兵部、內閣幾個知近的在,話說開了正合適。
“糧餉,調兵?三位大人,在下還是覺著南征的事不妥啊!”解縉還是他原來的思路, 非常固執,“戰陣一旦拉開,後患無窮,能不能再勸勸皇上?”
“大紳,你該知道的,”楊榮很誠懇,也很無奈,“皇上已頒旨進兵,軍令如山。皇命難違,此時還要鐵面諫阻,不是螳臂當車又是什麼!往深裡說,於國、於君一無所補; 往近了說,於身於家又有何益?皇上的脾氣你不知?犯顏死諫不但於事無成,還讓君王擔了殺賢之名,忠於朝廷也不是這個忠法!”
楊榮之語既中肯又不失硬朗,很想制止解縉的愚蠢,“現在要做的,就是未雨綢繆, 運籌帷幄,使前方早日奏捷,戰事早日結束。”
“可兵端一起,鞭長莫及,疲於奔命之時,說什麼也都晚了。”解縉嘆息一聲,似是早已看到了戰爭的結局,見原吉、金忠、楊榮三人都默然不語,悲涼之感上湧,又一次慷 慨陳詞:“我太祖高皇帝開基創業,定鼎金陵,不說立國之前剪滅陳友諒、張士誠、方國 珍諸輩,單說洪武元年以來,南征北討;中期以後,諸王每每巡邊塞外;至靖難之役又兵 燹數年。我大明立國凡四十年,大明百姓又得幾時休閒?那些仗不得不打,可此次南征, 打一個彈丸之邦,少則數月多則一二年或可暫時取勝,然糧餉轉運、大兵鎮守就不似這 般容易了。我粗算一下,七八十萬大軍,年需糧秣百餘萬石,以一人運糧供三人,約需 二十幾萬人運送,加之軍械、藥品和陣亡將士撫卹,一年下來沒有個幾千萬錠寶鈔不行。我 最擔心的,是此等蠻夷小邦狡詐兇狠,叛服不定,屢屢興兵,長此以往,我大明國力將耗盡也!”
解縉亢奮激昂,越說越激動,早已從座椅上站起來,大有揮手就能阻止皇上遠征交趾的氣勢。夏原吉也站了起來,把解縉按在椅子上。
“大紳,你之所慮從我大明長遠考慮並無錯誤。可你替皇上想過嗎?想過我大明之尊嗎?一個偏遠小邦竟敢戲我大明天子,殺使臣,劫禮兵,拒王師,堂堂中國之臉面何在? 堂堂大明之國威、君威何在?我等對出征也有疑議,設想用他法挽回朝廷體面,可皇上已下旨全國,我們還要抗旨嗎?”
“看來是無可挽回了?”解縉又一次用異樣的目光斜睨夏原吉,眼中滿是疑惑、痛苦和傷感。朝堂之上,他未見夏原吉說話,只是丘福、朱能幾個武臣們義憤填膺,恨不能一舉蕩平交趾,今天連夏原吉都這樣說了,夫復何言!
“大紳,出兵交趾的結果我大致也猜到了,但皇上已經決定的事又豈容更改,作為內閣近臣,你當下所慮是如何使皇上的經劃更周全,以最小的損失獲取最好的結果。”金忠原位坐著,不緊不慢地說。
兩人在擁立太子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