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後聖慈,化行家邦;撫我育我,懷德難忘。懷德難忘,於斯萬年;毖彼下泉,悠 悠上蒼!”一曲低沉、悽婉、感懷、思念的歌謠如泣如訴,如怨如慕,嗚嗚然迴盪在宮城 裡,先是在坤寧宮,而後是在武英殿等所有的宮殿中傳開。似曾熟識,又怎能忘?永樂記 起了,是洪武十五年母后馬皇后崩世,他回京師奔喪時,宮中追念和頌讚母后的歌謠。
那是一位多麼賢德的母親,群雄割據,征戰不斷之時,她親率將士家眷們為前線縫製 衣鞋;立國以後,父皇常常在前朝震怒,回了後宮,她委婉微諫,宛若春風,不知救下多少朝臣;師傅宋濂受孫子牽連將被處死,那是皇子的老師、天下的大儒,母后也急了,不 惜觸犯皇帝,將宋師傅救下;聽說哪裡有災了,她率宮人蔬食淡飯,還在南京街頭設麥飯 野羹,救助那些流亡到京師的人;她從戰亂中走來,生活簡樸,沒有吉禮時,只穿大練浣 濯之衣,雖敝而不忍易。
那一年母后病重,擔心父皇殺人,也是拒醫拒藥,仁德天下及宮人,傳為佳話。因而 在她離世後,宮中有了思念她的歌謠,餘音嫋嫋,不絕如縷。儀華太似母后了!那隱約而 至、斷斷續續的動情之曲,像一股清風襲上永樂的心頭,他鼻子一酸,又不禁潸然淚下。
“這歌是誰先傳唱的?”永樂問。 “奴才聽說是坤寧宮的桃朱,大行皇后百日,這丫頭還醒不過來,多天水米不進,幾次昏厥,太醫救過來後,就帶頭唱起了這歌謠。” 黃儼輕輕稟道。 “你去找她來,朕要見見。” “皇上,桃朱已在殿外等了一個時辰,說是向陛下辭行回鄉,奴才見皇上忙著,就沒敢打攪。”因為各在帝后身邊,黃儼平日裡和桃朱接觸較多,他雖骨子裡不善,但對桃朱 還好,能搭一把手時絕不甩手。
“叫她進來吧!” “奴婢參見皇上。”桃朱隨著黃儼進入武英殿,緊走幾步,跪在皇上面前,行了大禮。 “你服侍皇后十幾年,主僕情深,皇后多次向朕提起,是有什麼要對朕說嗎?” 桃朱點點頭,哽咽道:“皇上,且聽奴婢絮叨幾句。服侍皇后娘娘也算是我三生有幸。
十幾年來,奴婢未曾因小錯遭責罰,未曾有勞績不獎賞,皇后娘娘還時常賜衣賜物說與我們多關照家人。主子待奴婢恩重如山,待百姓恩義有加。陛下登基後,我們從北京南來的 路上,皇后娘娘心憂那些受戰亂的地方,一路上不知多少次問噓問寒。有一家死了父子二 人,房子也燒了,只剩下孤兒寡母病臥路旁,娘娘賜了寶鈔和飯食。聽說哪兒發生災荒了, 娘娘就撤去了肉食,也讓宮人節衣縮食……皇上,皇后走了,奴婢痛徹心扉,生不如死, 幾次欲隨之去都未能如願。奴婢想好了,願回蘇州老家,了此殘生,傳揚皇后恩德,把宮 中歌謠唱到偏野鄉村,也算是對皇后娘娘的報答了!”
桃朱說著,又伏地痛哭起來,泣不成聲。 永樂慢慢抬起頭來,看著眼前這個長跪不起的宮女。皇后崩去百日後仍一身緇衣,團領、窄袖,黑衣下白皙、哀慼的面容冷豔而嬌美。永樂心裡就是一動。他和桃朱很熟,再 熟,也是一個宮女,他本來可以不屑一顧的,見上一面就是對她最大的恩賜了。桃朱的忠 誠,讓他改變了開始的“一由她去”的想法,此時的兒女情長、憐香惜玉代替了他平日的 冷酷,他不再忍心這樣一個忠於皇后、這樣一個美麗善良的女子流落鄉間。
“規矩是規矩,”永樂說,“早過了辭官返鄉的年紀,不返也罷,難得了你對皇后的 一片痴心,你是蘇州人,和王皇妃是同鄉,先在長安宮安置吧,日後朕再做道理。”
“皇上,奴婢就想……”桃朱還要說什麼,皇帝一擺手,黃儼忙給她使眼色。皇后崩世後,難得皇上今天沒有動怒,桃朱再不走,就要惹出麻煩來。桃朱謝過皇上,知趣地走了。
“傳廖均卿等三人晉見,著禮部尚書趙羾、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工部尚書宋禮、內閣胡廣、金幼孜共來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