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昌府,有一位憑藉精湛技藝聲名遠揚之人——皇甫端。
皇甫端生得碧眼黃鬚,身材高大且氣質不凡,因其獨特外貌,得“紫髯伯”的綽號。他自幼對馬展現出異乎尋常的喜愛,常流連於馬市與牧場,觀察馬的一舉一動。孩童時期,別家孩子玩耍嬉戲,他卻蹲在馬廄旁,一看馬便是一整天,對馬的嘶鳴聲、肢體動作所傳達的情緒,他都能敏銳感知。
隨著年齡增長,皇甫端對馬的熱愛愈發濃烈,他不滿足於單純的觀察,開始深入鑽研相馬、醫馬之術。他四處尋訪名師,只要聽聞何處有精通馬事之人,便不辭辛勞前往求教。為了學習馬的病症與治療方法,他甚至遠走他鄉,跟隨經驗豐富的獸醫出診,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
經過多年的刻苦鑽研與實踐,他不僅能透過馬的毛色、骨骼、神態精準判斷馬的優劣,還對馬的各類病症瞭如指掌,無論何種疑難雜症,經他之手,大多能妙手回春。
在東昌府,皇甫端的醫館門庭若市。一日,一位富紳心急火燎地牽著一匹寶馬前來。此馬是富紳耗費重金購得,本指望它在賽馬場上大放異彩,卻突然病倒。
只見那馬渾身顫抖,口吐白沫,富紳焦急萬分:“皇甫先生,您可得救救我的馬啊,這馬對我至關重要!我花了大價錢,就指望它給我掙面子呢!”
皇甫端神色鎮定,他先繞著馬緩緩踱步,仔細觀察馬的狀態,又輕輕翻開馬的眼皮檢視,接著俯下身去聞馬的口鼻氣息。
一番檢查後,他說道:“此馬是誤食了有毒之物,不過所幸發現及時。富紳老爺,您先彆著急,我開的藥服下就會好。只是以後可得小心照料,莫要再讓它接觸不明草料。”言罷,他迅速走進藥房,挑選出幾味草藥,熟練地研磨、調配,熬成湯藥後小心翼翼地餵馬喝下。
富紳在一旁緊張地看著,眉頭緊皺,滿臉擔憂:“先生,這藥下去,啥時候能見效啊?我可等著它比賽呢!”
皇甫端一邊安撫馬匹,一邊說道:“老爺放心,這藥效力快,半個時辰左右應該就能見好。但即便好了,近期也不宜讓它過度勞累,得好好調養。”
過了許久,馬的顫抖逐漸減輕,白沫也不再吐出,緩緩站起,恢復了些許精神。富紳大喜過望,連連稱謝,掏出重金酬謝皇甫端,卻被他婉拒:“我治病只為救馬,並非貪圖錢財。您以後多留意馬的飲食便是。”
又有一次,一位貧苦的農夫牽著一匹瘦骨嶙峋、跛腳的老馬前來。農夫面露難色:“先生,我這馬跟隨我多年,近日不知為何跛了腳,家中全靠它勞作,您看還能治好嗎?我實在沒錢,您能不能行行好……”
皇甫端溫和地說:“放心,我定會盡力。咱先看看傷勢。”他仔細檢視馬的傷勢,發現是馬蹄扎入異物未及時處理導致感染。他一邊處理傷口,一邊說道:“大叔,您這馬平時幹活辛苦,您得多留意它的蹄子,有異物要趕緊挑出來。”
處理完傷口,他為馬敷上自制的藥膏,然後對農夫說:“這馬需要好好調養,我再給你開些草藥,按時餵它,不久便能康復。草藥錢你看著給就行,莫要為難。咱不能讓這老夥計一直受苦不是?”
農夫感激涕零,千恩萬謝地離去:“先生真是大好人啊,我以後一定照您說的做。”
此時,江湖局勢風雲突變,宋江率領梁山好漢勢力漸大,與各地方勢力衝突不斷。當宋江攻打東昌府時,遭遇了強勁對手張清。張清武藝高強,尤其擅長飛石絕技,在戰場上,他接連用飛石打傷梁山十五員大將,令梁山軍隊士氣受挫。
梁山軍師吳用足智多謀,經過對戰場形勢的仔細觀察與分析,精心策劃了一場周密的埋伏。他利用張清的輕敵心理,故意示弱,引誘張清追擊。
張清果然中計,追入了梁山預設的埋伏圈。一時間,伏兵四起,張清雖奮力抵抗,但終究寡不敵眾,被梁山好漢擒拿。
張清被擒後,宋江親自為他鬆綁,以禮相待,言辭懇切地向他闡述梁山替天行道的理念,希望他能加入梁山,共圖大業:“張將軍,我梁山好漢皆是為了天下百姓,反抗這無道朝廷,替天行道。將軍武藝高強,若能加入我等,必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張清本就對宋江的為人和梁山的義舉有所耳聞,此刻又被宋江的誠意所打動,心中權衡後,決定歸順梁山:“宋公明哥哥,久聞您的大名,今日得見,深感敬佩。我願追隨哥哥,一同為百姓謀福。”
張清深知馬匹對於梁山軍隊的重要性,而他在東昌府時,對皇甫端的相馬、醫馬之術欽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