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章 平靜的朝堂

當時隔兩個多月,燕行雲抵達遼西后的第二封捷報送到燕京的朝堂之上後,朝堂上的反應與第一次大不相同,前一次畢竟只是小打小鬧的清剿了幾百匪徒,而這一次則是實打實的攻下了敵方一城,雖然受限於兵力制約,只是下城劫掠,但這也是自燕維疆即位燕王以來難得的大勝,朝堂上以老相沈熙之為首的支援燕行雲這位燕王嫡長子的大臣們自然對此次大勝大為吹捧,甚至想要以此向大虞朝廷報捷。

但朝堂上並不全是吹捧之聲,這些異樣的聲音並不全是秦弛一黨,最先發難的反而是平日裡也算是沈熙之一黨的燕國行在戶部尚書孫文韶,這位燕國重臣朝廷砥柱是大虞天盛五年的進士,是江南寒士,當時前宋尚在,但孫文韶深感宋廷腐朽,毅然從江南跑到了洛京參加了大虞的科舉,當時大虞為了招攬天下人才,太祖下恩旨南方士子若有意來大虞為官,無須在大虞參加鄉試獲得舉人身份,只要有宋廷的秀才功名即可參加大虞的會試。孫文韶雖只得了二甲,但在翰林院坐館一年便被選為戶部員外郎,天盛十五年大虞分三路北伐時,孫文韶負責為燕驥一路提供糧草軍需,燕驥封王之後,孫文韶也留在了燕國擔任戶部左侍郎,祥嘉五年,年僅四十二歲便成了燕國的戶部尚書,從此主政戶部十餘載。

孫文韶顯然不會對燕行雲有什麼成見,主要是燕行雲這次所謂的大捷其實並無太多實際的收益,興中軍雖然劫掠的豪州城,但關外蒙人的城池並無太多財貨,此次所獲也不過抵了三軍出動的軍餉以及興中軍的犒賞,而且這之後肯定要面對蒙古人的報復,燕行雲也在奏章裡寫明為防止蒙古人報復要加速建立各州衛軍,問題就出在這裡,燕國的軍費開支本就不能自給自足,要靠大虞朝廷供給一半,但大虞朝廷只會給付在大虞兵部造冊錄名的野戰邊軍,像遼西就只有五支邊軍能獲得大虞朝廷給付的一半軍餉,其餘州縣所招募守城的軍士鄉勇全部由燕國自己供養,燕行雲想要建立的衛軍無疑也需要燕國戶部自掏腰包,但燕國的戶部確實沒有太多的餘財供燕行雲去折騰,所以他這個掌管燕國錢袋子的人自然要說話。

只是這次燕行雲畢竟算是打了個大勝仗,雖然並無太多斬獲,但明面上該誇還得誇,而且孫文韶也算是老相一派之人,所以孫文韶也只能委婉的向燕維疆建議道:“王上,世子此次立功甚大,理應褒獎,然就如世子在奏章中所言,蒙古韃子此次吃了大虧,必不會善罷甘休,世子留在遼西風險頗大,不如就此將世子殿下召回燕京,以保萬全!”

依孫文韶所想,燕行雲在遼西整出這些事無非是想著多立些功勳鞏固自己的位置,那麼只要燕行雲留在遼西一天,那麼遼西就別想有一天太平,而且燕行雲也必然會不斷地提出要擴軍備戰,將來說不定還要攻打遼東,到時候所需的錢糧最終還是得落到他這個戶部尚書頭上,那是才是真的頭大,燕國一年的賦稅加在一起折成紋銀也不過五百萬兩,這還是這些年老天眷顧,沒什麼大災,還得靠著朝廷貼補邊軍軍餉才能勉強度日,若是還放任燕行雲在遼西折騰,孫文韶已經可以預見自己以後悲慘日子了,所以孫文韶急迫的想要這位世子殿下返回燕京。只要燕行雲離開遼西,那所謂的擴編衛軍自然就進行不下去了,以燕維疆和王公武的微妙關係,以後遼西的軍費說不定還是能少撥點。

這倒不是孫文韶跟王公武有什麼私怨,相反他心中對於這位在關外苦撐十餘載的定遠侯也是十分的敬重,只是他深處戶部尚書這個位子上,上上下下全是跟他要錢的手,前前後後皆是嗷嗷待哺的嘴,他也是沒辦法,只能是盡力當好這個縫補匠。

孫文韶說完,朝堂上頓時有不少大臣附和,這些人裡心思各異,有些是真的擔心燕行雲在關外遇到危險,想讓他回到燕京,也有秦弛一派的人則是擔心燕行雲在遼西再立功勳,畢竟這位世子殿下初到遼西不到一年就兩傳捷報,雖然不是什麼震人心魄的大勝,但這樣下去燕行雲的地位無疑會更加穩固,那他們這些人將來的日子就不好過了,所以一時間,兩撥人都希望燕行雲回到燕京。

燕維疆看著下面的臣工,內心也有些猶疑,他內心也有些擔憂長子的安危,但另一方面,燕行雲到遼西這幾個月做的著實不錯,加上上次冊封世子時朝廷的禮部左侍郎李宗義回去後將老相的意思傳遞給了當今天子,如今朝廷拖欠燕國的軍餉皆已到位,燕維疆想象著進一步鞏固下遼西的邊防,有燕行雲這個世子在遼西,一來可以展示燕國朝廷對於遼西邊軍的重視,二來為遼西多撥付些軍餉擴軍的阻力也會小些,一但燕行雲這個世子撤回來,再想從戶部里扣些錢可沒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