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屬虛構,歷史架空,都是白話文,腦子寄存處)
幷州軍營之中,氣氛凝重而壓抑。丁原的大帳內,燭光搖曳,映照出一片昏黃的光影。呂布正赤裸著上身跪在地上,那健碩的肌肉線條在微弱的光線下若隱若現。他低垂著頭,緊咬嘴唇,身旁僅有丁原一人手持馬鞭,口中還不停地絮絮叨叨著。
“老夫觀你在戰場上與敵將廝殺之際,為何竟要給對方留有餘地情面?為何不果斷地將其一舉斬殺?”丁原怒目圓睜,聲音中帶著難以掩飾的憤怒和失望。話剛說完,只見他手臂一揮,一道凌厲的鞭影瞬間抽打在呂布裸露的上半身上,發出清脆的聲響。
自古以來,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說法,丁原對此深信不疑。對於像呂布這樣性格桀驁、難以馴服之人,他認為唯有透過嚴厲的體罰才能使其屈服並聽從自己的指揮。多年來,這種棍棒教育方式已經成為了丁原對待呂布的慣用手段,從呂布年少時起,便是如此。
然而,長期的棍棒教育雖然使得呂布在面對丁原時心中充滿了畏懼,但同時也逐漸滋生出了另外一種極端情緒——反抗。此刻,儘管丁原接二連三地揮動馬鞭,狠狠地抽打在呂布身上,並不斷怒斥著:“我讓你不聽我的!我讓你擅自出兵!我讓你不服馴化!”聲聲入耳,如雷貫耳,令人聞之心驚膽戰,甚至就連旁觀者都不禁為之落淚動容。
可呂布卻始終保持著那副桀驁不馴的姿態,彷彿這些鞭打對他來說根本算不得什麼。
長期以來的壓迫讓他逐漸的適應了這樣的環境。
守在丁原帳外計程車卒也都是習以為常的架勢,他們都是丁原的心腹,對於這種情況多了一些同情就沒有任何的表示。
丁原手中揮舞著的馬鞭,抽打在呂布身上的速度逐漸變得緩慢下來。每一下抽打都像是用盡了全身力氣一般,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股狠勁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和風細雨般的說教口吻。
終於,丁原放下了手中的馬鞭,輕輕地將它放置在了案牘之上。然後,他緩緩地走到呂布身旁,伸出雙手,小心翼翼地為呂布披上衣裳。此時的丁原,彷彿完全忘記了剛剛自己還是那個兇狠抽打呂布的嚴父形象。
他一邊輕柔地整理著呂布的衣衫,一邊語重心長地說道:“吾兒呀,為父今日之所作所為皆是為了你好啊!你可知道,在戰場上,貿然進攻且不聽從軍令私自行動,這般行為將會帶來怎樣嚴重的後果?一旦戰敗,那便是要被梟首示眾的下場啊!為父這一番鞭打,無非是想將你打醒罷了。”
的確,從古至今,不聽從軍令、私自出兵、私放敵將這種行徑,如果最終取得了勝利或許還能僥倖逃過一劫;但若是不幸遭遇失敗,那麼等待當事人的必然只有梟首示眾這一悲慘結局。畢竟,對於任何一支軍隊而言,紀律和服從命令都是至關重要的。而作為一名領導者,又怎會喜歡那些不聽話的下屬呢?唯有一眾對其言聽計從之人,方能讓這位領導者真正感受到權力所帶來的無上滋味。
長久以來,丁原不斷地對呂布施加這種精神上的壓力與控制,使得呂布已然深陷其中難以自拔。甚至在某些時候,呂布竟也會隱隱覺得丁原所言不無道理。
只可惜,我們這些旁觀者能夠以上帝視角清晰地洞察到這一切,所以才不會輕易被其所騙。然而,倘若有一天,出現了一個專門為你精心設計的騙局時,恐怕就連我們也未必能夠倖免於難吧……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說的就是呂布,呂布就差一個點醒他的人......
丁原看著眼前這個勇猛無匹但又略顯稚嫩的呂布,輕輕地拍了拍他寬厚的肩膀,語重心長地安撫道:“奉先啊,戰場之上,生死相搏,絕不能有絲毫的心慈手軟。不是敵死便是我亡,切記不可對敵人手下留情!”說罷,丁原目光犀利地盯著呂布,似乎要將這幾句話深深地刻進他的心裡。
呂布聽著義父的告誡,重重地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隨後,丁原親自送呂布出了營帳,並且示意呂布可以離開了。
呂布轉身走出營帳,一股寒冷的風撲面而來,如冰刀般刮過他的臉頰,讓他不禁打了個寒顫。他下意識地緊了緊身上的衣裳,然而,由於剛剛經歷一場鞭打,身上的傷口與粗糙的布料相互摩擦,傳來一陣刺痛。儘管身體感到不適,但呂布的腦海中始終迴盪著丁原方才的諄諄教誨。
對於呂布來說,上天彷彿給他關閉了智慧之門,卻慷慨地為他開啟了力量之窗。他擁有超乎常人的勇武,在沙場上衝鋒陷陣、殺敵無數,堪稱無敵猛將。可與此同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