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章

(純屬虛構,歷史架空,都是白話文,腦子寄存處)

劉宏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凝重地凝視著手中那份長長的名單。他深知,這份名單上所列出的人物,將會對大漢王朝未來的走向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經過深思熟慮和反覆權衡之後,他終於下定決心,拿起硃筆,鄭重地寫下了一道道詔令。

首先,他冊封劉岱為兗州牧。兗州乃是中原之地,地理位置極為重要,人口眾多、經濟繁榮。劉岱此人智勇雙全,且忠心耿耿,由他掌管兗州,定能保一方平安。

接著,劉宏又將劉虞晉升為幽州牧。幽州地處邊陲,北臨匈奴等外族勢力,時常受到侵擾。而劉虞素有仁德之名,治理地方頗有成效,相信以他之才能,必能抵禦外侮,穩定邊疆局勢。

隨後,劉宏的筆尖落在了“劉表”這個名字上。他毫不猶豫地下旨,封劉表為荊州牧。荊州沃野千里,物阜民豐,乃兵家必爭之地。劉表為人儒雅,善於籠絡人心,委以重任於他,想必能夠使得荊州成為大漢王朝堅實的後盾。

最後,劉宏提筆寫下了劉焉的名字,並賜予他益州牧一職。益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資源豐富。劉焉頗具謀略,若能善加經營此地,可為大漢王朝積蓄實力。

完成這一系列的封賞後,劉宏長舒了一口氣。他心中明白,如今的大漢王朝已步入舉步維艱的時刻,國力漸衰,各種問題層出不窮。而自己的子嗣們尚還年幼,羽翼未豐,若要他們將來能夠順利繼承大統並有所作為,就必須依靠這些漢室宗親的力量。將他們分封到各個重要地區擔任州牧,不僅可以鞏固大漢江山,更能確保劉家的血脈得以傳承延續下去。

哪怕日後自己的子嗣無能,有這些叔伯們鎮守四方,大漢王朝或許仍能維持住表面的繁榮與安定。想到此處,劉宏微微閉上雙眼,默默祈禱上蒼保佑大漢王朝千秋萬代,永享太平。

令人惋惜的是,劉宏完全未曾預料到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那劉焉這傢伙竟然率領著東州兵以及一眾得力將領直奔益州而去。到達益州之後,他簡直如同脫韁野馬一般,迅速實施起了一種類似於自立為王的策略,並推行所謂與“閉關鎖國”相似的政策。

在此情況下,劉焉麾下的趙韙和龐羲二人負責鎮守那些地勢險要的關隘。他們嚴格執行命令,既不允許益州本地之人外出,更堅決阻擋外地人員的進入。如此一來,整個益州就彷彿變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獨立王國。

不僅如此,更為棘手的是,漢中地區劉焉任命張魯坐鎮。此人實力不容小覷,牢牢掌控著當地局勢。由於這些重重阻礙,朝廷下達的指令根本無法順利傳入益州境內。就這樣,益州逐漸脫離了朝廷的有效管控,成為了一片難以觸及的神秘之地。

當劉表踏入荊州這片廣袤之地時,他深知此地世家勢力盤根錯節,若想站穩腳跟、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先與這些世家建立緊密聯絡。於是,他施展渾身解數,透過各種手段籠絡世家大族。漸漸地,劉表在荊州的地位愈發穩固,但與此同時,他所做出的每一個決策背後似乎都隱隱約約地浮現出世家的身影。

不得不說,劉表深諳權力制衡之道。他巧妙運用這一策略,使得荊州上下秩序井然,雖稱不上繁榮昌盛,但至少也能保持相對的安定,戰亂極少發生。然而,這種治理方式或許更多地帶有一種保守和守成的色彩。畢竟,對於劉表而言,守住現有的荊州領土已屬不易,若要向外征伐擴張,那無疑是一項充滿風險且艱難無比的任務。

倘若真要劉表征伐荊州以外的土地,那些世家必然會使出渾身解數加以阻撓。究其緣由,實在簡單明瞭:荊州乃是世家們的根基所在,擴大地盤不僅無法給他們帶來實質性的利益,反而可能引發諸多變數和不穩定因素。再者,劉表麾下的眾多武將多與荊州世家沾親帶故,這些人即便領命出征,也往往只是敷衍了事、無所作為。

起初,各大世家鑑於劉表初來乍到,尚需時間鞏固自身勢力,因而或多或少都會給他幾分薄面。但隨著時間推移,尤其是到了後期,世家們對劉表的態度逐漸變得傲慢起來,甚至發展到只聽從命令卻拒不執行的地步。若非漢室的威望尚存,加之荊州世家之間缺乏團結一致對外的精神,恐怕劉表早已成為世家陰謀算計下的犧牲品,慘遭刺殺身亡,而非最終因病離世。

話說那劉繇,承蒙皇恩浩蕩,獲封揚州牧一職。然而,此人雖身居高位,卻毫無作為,終日渾噩度日,簡直就是個庸碌無為的草包。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竟不知不覺地淪為了孫策崛起路上的墊腳石,成為了孫策積累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