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九年(1530 年),這一年啊,京城裡頭又出了個新鮮事兒——祀典變了。這訊息傳來,街頭巷尾都在議論紛紛,可我阿福就納悶兒了,這祀典變了,應該不影響我討飯吧?
一開始,我是在那熱鬧的集市上聽到這事兒的。那天我像往常一樣,在集市裡這兒瞅瞅那兒看看,眼睛緊緊盯著每個可能給我施捨的人。突然聽到旁邊有兩個穿著長衫的先生在聊天。
一個摸著鬍子說道:“你可聽說了,今年這祀典大變樣啦!皇上對祭祀禮儀做了不少改動呢。”
另一個點點頭,接話道:“是啊,這祀典關乎國家祭祀大典,如此變動,可是件大事。聽說要重新確定祭祀的物件、儀式還有祭品啥的。”
我一聽,心裡就犯嘀咕:“這祭祀的事兒,離我這討飯的也太遠了吧。難道改了祭祀,大家就不給我飯吃了?”我雖然不明白這祀典到底是怎麼回事,但還是留了個心眼兒,想看看這事兒到底會不會影響我的討飯大業。
後來我找了個機會,向一個常在街頭說書的老先生打聽。老先生看我一臉好奇,就笑著給我講起來:“阿福啊,這祀典呢,就是咱們國家祭祀天地、祖宗還有各路神靈的典禮。以前啊,祭祀的規矩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可如今皇上覺得有些地方不合適,就決定改一改。這一改啊,從祭祀的程式到供品的擺放,都有變化。”
我撓撓頭,問道:“那這和我們老百姓有啥關係啊?”
老先生哈哈一笑,說:“這關係可大了!祭祀在咱們國家可是頭等大事,關乎國運和百姓的福祉。皇上覺得透過改變祀典,能讓上天和祖宗保佑咱們大明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而且這祀典一變,很多地方的儀式都要重新安排,那些負責祭祀的官員、百姓都得忙活起來。”
我聽了,心裡還是不太明白,不過想著只要不影響我討飯就行。
這祀典一變,最先感覺到變化的就是那些負責祭祀的官員和富貴人家。我在那些高門大戶門口討飯的時候,發現他們都忙得不可開交。府裡進進出出的人,手裡都拿著各種祭祀用的物品,一個個神色匆匆。
我瞅準一個機會,攔住一個從府裡出來的僕人,問道:“大哥,你們這府裡咋這麼忙啊?”
僕人喘著粗氣說:“阿福啊,你還不知道嗎?這祀典變了,府裡要重新準備祭祀用品,還要按照新的規矩排練祭祀儀式。這幾天可把我們累壞了。”
我又問:“那這會不會影響你們給我點吃的呀?”
僕人笑了笑,說:“暫時可能顧不上你了,等這陣忙完再說吧。”
我無奈地走開,心裡想著:“看來這祀典變了,還是有點影響的,希望別太久。”
除了富貴人家,那些和祭祀相關的店鋪生意也有了變化。我常去討飯的那條街上,有幾家專門賣祭祀用品的店。以前這些店雖然算不上熱鬧,但也總有顧客來來往往。可這祀典一變,店裡的生意一下子火爆起來。
我看到店裡擺滿了各種新樣式的祭品和祭祀器具,老闆和夥計們忙得腳不沾地。我走進去,笑著對老闆說:“老闆,您行行好,給點吃的吧。”
老闆一邊忙著整理貨物,一邊頭也不抬地說:“阿福啊,你沒瞧見我這兒忙成啥樣了?這祀典變了,大家都來買新的祭祀用品,我這幾天都沒睡好覺了。實在沒東西給你,你去別家看看吧。”
我只好灰溜溜地離開。心裡想著,這祀典變了,連這些店鋪老闆都忙得沒心思管我了,看來這事兒還真有點影響。
不過,我也發現,雖然有些地方因為祀典的事兒忙得不可開交,但也有些地方好像沒什麼變化。我去鄉下討飯的時候,那些農民們還是照常種地幹活,對這祀典的變化似乎並不太在意。
我和一個老農坐在田邊聊天,我問他:“大爺,您知道這祀典變了嗎?”
老農吸了口旱菸,說:“知道啊,聽說了一耳朵。不過這對我們種地的來說,沒啥太大影響。我們就盼著今年風調雨順,能有個好收成。這祭祀啥的,都是上頭的事兒。”
我聽了,心裡一喜,看來這鄉下還是我的“福地”,祀典變了也不影響我在這兒討飯。
日子一天天過去,這祀典的事兒在京城漸漸平靜下來。那些富貴人家的祭祀儀式也都順利舉行了。我又開始像往常一樣,在京城的大街小巷裡討飯。
我發現,那些之前因為祀典忙得不可開交的人家,現在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我再次來到那個大戶人家門口,這次那個僕人看到我,笑著說:“阿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