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問題很快就出現了。工人們對這些新機器都很陌生,操作起來很不熟練,經常出現故障,而那位洋人技師雖然技術不錯,但脾氣很怪,教工人的時候總是不耐煩,還時不時地要求加錢,否則就不好好幹活。
有一次,一臺重要的紡織機器又出故障了,工人們圍著機器急得團團轉,卻不知道該怎麼修理。阿才趕忙去找洋人技師,那洋人技師卻慢悠悠地過來看了一眼,然後聳聳肩說:“這得加錢才能修啊,這不屬於我正常的工作範圍呢。”
阿才一聽就火了,他氣憤地說:“當初請你來的時候,說好的幫忙維護機器,現在又要加錢,你這不是坑人嘛!”
可洋人技師根本不理會他,轉身就要走。阿才一時衝動,伸手就去拉那洋人技師,兩人拉扯間,洋人技師摔倒在地,還大喊大叫起來,說阿才打人了。這一下,場面頓時變得十分混亂,其他股東們聽到動靜也都趕了過來,好不容易才把事情平息下來。
經過這件事,阿才也意識到自己太沖動了,給商行惹了麻煩,心裡很是愧疚。不過,好在大家都明白他也是為了商行好,並沒有過多責怪他,而是一起商量著怎麼解決眼前的問題。
為了讓工人們儘快掌握機器操作技術,阿才主動提出自己去跟著洋人技師好好學,學會了再教給工人們。於是,他每天都守在機器旁,跟著洋人技師學習操作和簡單的維修知識,雖然那洋人技師還是不太樂意教,但阿才一直陪著笑臉,軟磨硬泡,總算學到了不少本事。
回到家後,阿才又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整理成簡單易懂的筆記,拿給工人們看,還親自示範操作,慢慢地,工人們對機器的操作越來越熟練了,生產也逐漸走上了正軌。
到了夏天,絲綢商行生產出了第一批用新機器織出來的絲綢,質量果然比以前好了很多,花色也更加精美了。阿才和其他股東們都很高興,決定要好好推廣一下這批絲綢,爭取開啟更大的市場。
他們先是在廣州城裡舉辦了一場小型的絲綢展銷會,邀請了不少本地的商家和外地的客商來參觀。阿才在展銷會上熱情地向大家介紹著商行的絲綢,展示著絲綢的優點,不少人看了都很感興趣,紛紛下單訂貨,商行的生意一下子就紅火了起來。
可是,好景不長,洋商們看到這家絲綢商行的生意越來越好,開始心生嫉妒,想要打壓他們。洋商們聯合起來,故意壓低絲綢價格,同時在市場上散佈謠言,說這家絲綢商行的絲綢雖然看著好看,但質量其實不行,用不了多久就會掉色、破損之類的。
一時間,原本打算訂貨的一些客商又猶豫了,已經訂了貨的也有不少來要求退貨,絲綢商行的生意又受到了很大影響。阿才他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阿才看著那些洋商如此卑鄙的手段,心裡氣憤極了,他對其他股東說:“咱們不能就這麼被他們欺負了,咱們得想辦法證明咱們絲綢的質量是好的,讓大家知道那些都是他們編的瞎話。”
於是,阿才想出了一個主意,他邀請了一些有名望的本地商人、絲綢行家以及普通的消費者,來到商行,當眾對絲綢進行檢驗,展示絲綢的質量,還承諾如果發現質量問題,商行願意雙倍賠償。同時,他們也加大了宣傳力度,在城裡各處張貼告示,介紹商行的經營理念和絲綢的製作工藝,讓大家瞭解他們的絲綢是貨真價實的好東西。
經過一番努力,慢慢地,又有一些客戶被他們的誠意所打動,重新選擇了和他們合作,商行的生意這才逐漸穩定下來。
到了秋天,絲綢商行想要進一步拓展市場,把絲綢賣到更遠的地方去,甚至是國外去。阿才自告奮勇地提出要去外地考察市場,看看哪些地方有更大的商機。
其他股東們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同意了阿才的提議,還給他撥了一筆經費,讓他去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以及一些沿海的通商口岸去看看。
阿才收拾好行囊,踏上了考察之路。一路上,他看到了各地不同的商業景象,也瞭解到了很多不同的市場需求和商業資訊。在上海,他發現那裡的商業氛圍更加濃厚,有很多外國的洋行和新式的商店,經營的商品種類繁多,而且銷售方式也很新穎。
阿才在上海待了一段時間,結識了不少當地的商人,和他們交流了很多商業經驗和想法。其中有一位商人建議他,可以學習洋行的做法,在各地設立分行或者代理點,這樣就能更方便地銷售商品了。阿才覺得這個建議很有道理,便詳細地記錄下來,準備回去後和其他股東們商量。
離開上海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