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74章 年 日軍侵臺引發的海防熱議

1874年,清朝同治十三年,此時的中國依舊處於內憂外患的艱難處境之中。國內在經歷了一系列動盪後,雖在努力恢復元氣,但經濟發展仍較為緩慢,社會矛盾也潛藏在諸多層面。而在外部,西方列強的侵略步伐從未停歇,對中國的覬覦之心愈發膨脹。日本,這個向來對中華大地虎視眈眈的近鄰,經過明治維新後,國力漸強,野心也隨之增大,妄圖透過對外擴張來彰顯其所謂的“國威”,將目光瞄準了我國臺灣地區,悍然出兵侵犯,這一事件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瞬間打破了表面的平靜,在朝野上下引發了軒然大波,也讓海防問題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成為眾人熱議的焦點,各方紛紛探討如何加強海防,抵禦外敵的再次侵擾,守護國家的海疆安全。

據《同治朝海防爭議紀要》記載:“十三年,日軍侵臺之舉震驚朝野,海防之弱暴露無遺。朝堂之上,諸臣各抒己見,有倡大力購置新式戰艦,擴充海軍,以強海上戰力;有議於沿海修築堅固炮臺,密佈防線,使敵不敢輕易來犯;亦有提議培養專業海防人才,習海戰之術、航海之能,為長久計。民間亦是議論紛紛,憂國之士呼籲朝廷速整海防,莫讓外侮再臨吾土,然資金、技術等難題皆橫亙在前,海防建設之路,實乃任重而道遠也。”從這段文獻資料中,不難看出當時日軍侵臺後海防熱議的激烈程度以及海防建設面臨的諸多困難,大家都急切地想改變現狀,卻又受困於諸多現實因素。

阿才,是個性格豪爽又倔強的年輕人,心裡頭認定的事兒,那就是十頭牛都拉不回來,任誰說都不好使。不過,他為人正直,對國家有著深厚的情感,見不得外敵來欺負自己的祖國,只要是關乎國家安危的事兒,他都願意挺身而出,哪怕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阿才本是福建沿海漁村的一個普通漁民,平日裡靠著出海打魚為生,大海就是他的衣食父母,也是他生活的全部依託。日軍侵臺的訊息傳來後,看著海上時不時出現的日本戰船,阿才的生活被徹底打亂了,心中的怒火也被點燃,他毅然決然地投身到這場因日軍侵臺引發的海防熱議之中,開啟了這充滿波折與熱血的一年。

這一年初春,阿才像往常一樣,天還沒亮就和村裡的其他漁民一起出海捕魚了。海上的清晨,霧氣瀰漫,透著一絲寒意,阿才熟練地操控著漁船,心裡盤算著今天要是能多捕些魚,就能多換些錢,給家裡添置些東西了。

可沒等他們撒下幾網,就遠遠地看到幾艘掛著日本國旗的戰船朝著他們這邊駛來,那戰船速度很快,不一會兒就靠近了他們的漁船。船上的日本兵趾高氣昂,朝著他們大聲吆喝著什麼,雖然阿才聽不懂日語,但看那架勢,就知道沒好事。

日本兵示意他們停下漁船,然後有幾個日本兵跳上了阿才的船,在船上翻箱倒櫃地搜查起來,還把他們剛捕到的魚都扔得到處都是,阿才氣憤地衝上去理論:“你們這是幹什麼,憑什麼上我們的船,搶我們的魚!”

日本兵卻哈哈大笑起來,用蹩腳的漢語說:“這海以後都是我們大日本帝國的了,你們這些漁民,別想再在這裡打魚了!”

阿才一聽,氣得握緊了拳頭,怒吼道:“你們做夢!這是我們中國的海,什麼時候輪到你們來撒野了!”

日本兵見阿才竟敢頂嘴,惱羞成怒,舉起槍托就朝著阿才砸了過來,阿才側身躲過,和他們廝打在了一起。可畢竟對方人多勢眾,手裡還有武器,阿才和其他漁民很快就被打倒在地,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日本兵把他們的漁船破壞了一番後,揚長而去。

阿才他們艱難地划著破損的漁船回到了村裡,把遭遇告訴了村裡的鄉親們,大家聽了都義憤填膺,紛紛大罵日本兵的惡行。村裡的長輩們唉聲嘆氣地說:“這日本鬼子太欺負人了,朝廷可得管管啊,咱們這沿海的日子以後可怎麼過呀。”

阿才咬著牙說:“朝廷要是不管,咱們自己也不能坐以待斃,得想辦法保衛咱們的海啊。”

從那以後,阿才就時刻關注著外面關於海防的訊息,只要聽到有人在議論,他都會湊過去聽聽。有一回,他去鎮上賣魚,在集市上聽到幾個書生模樣的人在談論著海防的事兒。

一個書生皺著眉頭說:“如今這日本都敢來侵臺了,就是欺負咱們海防太弱了呀,朝廷得趕緊多造些大船,組建一支厲害的海軍,才能把這些外敵給趕跑呢。”

另一個書生則點頭附和道:“是啊,光有船還不行,還得有懂海戰的人啊,咱們得培養自己的海軍人才,可不能再這麼被動了。”

阿才聽了,覺得他們說得很有道理,心裡想著自己雖然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