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06章 年 清政府宣告預備立憲

1906年,中國依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沼中艱難掙扎。經歷了之前一系列列強的侵略與不平等條約的壓榨,國家的經濟千瘡百孔,傳統的農業生產因沉重賦稅和頻繁天災而萎靡不振,大量農民流離失所。手工業更是在洋貨的衝擊下幾近崩潰,民族工商業想要發展卻處處受限,被外國資本和封建勢力聯合打壓。

清政府在內外交困的局勢下,一方面感受到了民眾對變革的渴望以及革命力量的悄然興起,另一方面又企圖透過一些手段來維護自身搖搖欲墜的統治,於是宣告預備立憲,想以此來緩和矛盾,向西方列強展示自己有改良求變的姿態,同時也期望能安撫國內那些要求變革的聲音。

《光緒朝預備立憲紀略》中記載:“丙午年,朝廷頒詔預備立憲,聲稱欲仿行憲政,革新政治,設諮議局等機構,以廣納民意,籌備立憲諸事。然其本意,或為敷衍塞責,暫弭革命風潮,實未真心欲行徹底之變革,朝野上下,對此舉多有觀望揣度,亦有期盼者,然未知其究竟能成幾何也。”從這段文獻資料能看出,當時清政府的預備立憲,從一開始就充滿了不確定性,各方對其目的和最終成效都持有不同的看法,整個國家也在這看似有希望的變革舉措下,陷入了一種複雜而微妙的氛圍之中。

葛明,是個性格有些矛盾的年輕人,他骨子裡有著對國家的熱忱,渴望國家能擺脫困境,走向富強,可同時又帶著幾分謹慎和世故,深知在這複雜多變的時局裡,做事不能僅憑一腔熱血,還得審時度勢,權衡利弊。葛明原本在京城的一個官辦書局裡做事,平日裡負責整理和校對一些與新政、立憲相關的書籍文稿,也正因如此,他對朝廷預備立憲這件事有著較為深入的瞭解,知曉其中的諸多細節和背後的種種考量。

初春時節,書局裡接到了上頭的命令,要加緊整理和印刷一批關於立憲知識介紹的冊子,以便發放到各地,讓民眾知曉朝廷預備立憲的意圖和相關舉措。葛明所在的書局上下都忙碌了起來,他也不例外,每天都埋頭在那一堆書稿裡,仔細地校對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確保冊子的內容準確無誤。

在整理這些書稿的過程中,葛明發現,書中所描繪的立憲圖景看似美好,什麼設立議會,讓民眾參與政治,實現權力制衡等等,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他時常和書局裡的同事們討論這些問題,同事們也是各有各的看法。

有個年長些的同事搖頭嘆息著說:“這立憲啊,怕也就是朝廷的一場作秀罷了,你看看這上頭寫的,都是些模稜兩可的話,真正要落實到實處,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呢。”

另一個年輕些的同事則滿懷期待地說:“不管怎麼說,朝廷肯邁出這一步,總是好事呀,說不定以後真能像西方那樣,咱們老百姓也能當家作主了呢。”

葛明聽著他們的話,心裡也很是糾結,他覺得老同事說得有道理,朝廷這預備立憲,確實有敷衍的嫌疑,可年輕同事那種對未來的期待,他也能理解,畢竟誰不想國家能變好呢。

隨著書局裡的工作進展,葛明對預備立憲的瞭解也越來越多。有一回,書局請來了一位曾經出過洋、對西方憲政有研究的學者來給大家講學,講講立憲到底是怎麼回事,西方又是如何施行的。葛明聽得格外認真,還不時地做著筆記。

講座結束後,葛明找機會和那位學者單獨聊了聊,他問道:“先生,您覺得咱們朝廷這預備立憲,真能讓咱們國家走上富強之路嗎?”學者看了看他,沉思片刻後說:“難啊,這立憲可不是光嘴上說說,寫寫冊子就行的。它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咱們的政治體制,打破舊有的權力格局,可朝廷裡那些守舊勢力根深蒂固,真要動他們的蛋糕,談何容易。而且,這還得有民眾的廣泛參與和支援,咱們國家百姓大多還不懂這些,所以啊,這條路還長著呢。”葛明聽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心裡對預備立憲的前景又多了幾分擔憂。

過了些日子,書局裡的冊子終於印刷好了,葛明和其他同事們一起負責把冊子運送到各地的衙門和學堂,以便分發下去。在這個過程中,葛明有機會去到了不同的地方,也見識到了各地對預備立憲的不同態度。

在一些大城市裡,比如上海、廣州等地,有不少開明紳士和進步青年對預備立憲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他們組織了一些集會,討論立憲的內容,還準備向朝廷上書,提出自己對於立憲的建議和想法。葛明在上海參加了一次這樣的集會,會上大家各抒己見,氣氛熱烈。有人說要加快設立地方議會的程序,有人說要讓更多的普通民眾有選舉權,葛明聽著這些充滿激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