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中國大地依舊籠罩在一片慘淡的陰霾之中,自《辛丑條約》簽訂後,國家的主權被列強無情地踐踏,百姓們在沉重的賦稅與壓迫下艱難求生。清政府軟弱無力,對內難以有效治理,對外更是毫無招架之功,只能眼睜睜看著列強在中國的土地上肆意妄為。而此時,日俄兩國為了爭奪在中國東北的利益,竟全然不顧中國的主權,悍然在中國的領土上燃起了戰火,這就是震驚中外的日俄戰爭。
《光緒朝日俄戰爭紀要》記載:“甲辰年,日俄二強,覬覦我東北之地久矣,互不相讓,遂於我境開戰。其戰禍波及之處,百姓流離,田園荒蕪,城鎮遭毀,而我朝無力阻攔,徒呼奈何,唯見戰火紛飛,生靈塗炭,主權遭漠視,國之尊嚴蕩然無存也。”從這段文獻資料中,不難看出當時中國的無奈與屈辱,明明是自己的國土,卻成為他人爭權奪利的戰場,百姓們無辜遭殃,國家也只能在一旁看著,毫無辦法。
葛明,是個性格頗為沉穩但內心又有著一腔熱血的年輕人。平日裡他少言寡語,可一旦涉及到關乎國家尊嚴和百姓安危的事兒,那骨子裡的熱血就會被瞬間點燃,不管不顧地想要去做點什麼。葛明原本在東北的一家商行裡做夥計,平日裡負責貨物的清點、搬運以及賬目記錄等工作,商行的生意往來還算頻繁,所以他對周邊的情況以及外面局勢的變化也知曉一二。
初春時節,東北的天氣依舊寒冷刺骨,葛明像往常一樣在商行裡忙碌著。這時,外面突然傳來一陣嘈雜聲,葛明放下手中的活兒,出門一看,只見街上的人們都神色慌張,交頭接耳地說著什麼。葛明拉住一個相熟的街坊問道:“大哥,這是出啥事兒了,怎麼大家都這麼慌亂啊?”那街坊一臉驚恐地說:“聽說日本人和俄國人要在咱們這兒打仗了呀,這仗要是打起來,咱可咋活啊!”葛明聽了,心裡“咯噔”一下,他雖知道日俄兩國一直在東北有利益紛爭,但沒想到這麼快就要打仗了,而且還是在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上。
沒過多久,戰爭的陰雲就徹底籠罩了過來。先是有大批的俄國軍隊開了過來,他們在城鎮裡駐紮下來,強佔百姓的房屋作為兵營,還隨意搶奪百姓的糧食和財物,百姓們稍有不滿,就會遭到打罵。葛明所在的商行也沒能倖免,俄國士兵衝進商行,搬走了不少貨物,老闆敢怒不敢言,只能暗自嘆氣。葛明看著這一切,心裡憤恨不已,可他也知道,現在和這些俄國兵硬來,只會吃虧,便強忍著怒火,想著日後一定要找機會討個說法。
隨著戰事的推進,日本軍隊也打了過來,雙方就在城鎮周邊的土地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槍炮聲整日整夜地響個不停,葛明和商行裡的人只能躲在地窖裡,聽著外面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心裡充滿了恐懼和擔憂。有一回,一顆炮彈落在了商行附近,直接把商行的一間倉庫給炸塌了,裡面存放的不少貨物都毀於一旦,老闆心疼得直跺腳,葛明看著一片狼藉的倉庫,心中對這場無端降臨的戰爭更是充滿了憤怒。
在戰火紛飛的日子裡,葛明看到了太多百姓的悲慘遭遇。有的人家房子被炸燬了,只能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有的百姓為了躲避戰火,拖家帶口地往外逃難,可路上又會遭遇各種危險,不少人餓死、病死在了途中。葛明心想,自己不能就這麼眼睜睜地看著百姓受苦,得做點什麼來幫幫大家。
於是,葛明聯合了商行裡的幾個夥計,趁著戰鬥的間隙,出去尋找那些受傷的百姓,把他們帶回商行的地窖裡,簡單地為他們處理傷口,給他們提供一些食物和水。雖然他們能做的很有限,但好歹也讓一些人暫時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有一次,葛明他們在救助一個受傷的老人時,遇到了幾個俄國士兵。那些俄國士兵看到葛明他們抬著老人,以為他們是在給日軍傳遞情報之類的,便氣勢洶洶地走過來,用槍指著葛明他們,嘴裡說著一些葛明聽不懂的俄語,看那架勢是要把他們抓走。葛明心裡很是害怕,但還是壯著膽子,用手比劃著解釋說他們只是在救人,沒有別的意思。可俄國士兵根本不聽,上來就要拉扯他們。
就在這時,幸好有個懂俄語的路人經過,幫葛明他們說明了情況,俄國士兵這才將信將疑地放過了他們。葛明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心裡想著,這打仗的日子,真是處處都是危險啊,可即便如此,也不能放棄救助這些無辜的百姓。
日子一天天過去,戰爭依舊在持續,而且越發激烈。葛明在救助百姓的過程中,結識了一位從外地來的教書先生,名叫李書文。李書文見識頗廣,他和葛明聊起這場日俄戰爭時,痛心疾首地說:“這都是因為咱們國家太弱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