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光緒十五年,那時的中國正深陷內憂外患的泥沼之中。對外,西方列強持續侵擾,透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佔權益、索取賠款,中國的主權不斷被蠶食,沿海沿江多地被迫開放通商口岸,外國商品大量傾銷,本土經濟遭受重創。國內,傳統封建體制積弊已久,官場腐敗現象屢見不鮮,各級官員大多墨守成規,思想僵化。洋務運動雖在艱難前行,可成效有限,且革新與守舊的思想碰撞愈發激烈,新舊勢力矛盾重重。在此局勢下,光緒帝親政,這位年輕的君主一心想改變國家的衰敗之態,渴望在諸多方面推行改革,讓大清能重振雄風,然而前方阻礙重重,每一步都走得極為艱難。
《光緒朝親政紀要》記載:“十五年,皇上親政,欲除積弊,興新政,於朝堂之上,屢與諸臣商討治國之策,或議吏治之清,或謀工商之盛,或思武備之強,然守舊勢力頗大,掣肘頗多,新政之行,艱難重重,皇上雖有決心,尚待破局也。”從這段文字能清楚看出,光緒帝親政後積極求變,試圖清除長久以來的弊病,常與大臣們探討如整頓吏治、振興工商業、強化軍事力量等治國良策,可守舊勢力龐大,處處從中作梗,致使新政實施困難重重,光緒帝雖滿懷決心,卻仍需找到突破困局的辦法。
阿才,是個性格直爽又有些莽撞的年輕人,心裡藏不住事兒,想到啥就說啥,做事全憑一股熱情和衝勁,往往沒考慮周全就付諸行動了,為此也沒少給自己惹麻煩。不過,他為人仗義,見不得別人受苦,只要身邊有人遇到難處,總會第一時間站出來幫忙,大家都挺喜歡他這熱心腸的勁兒。阿才在北洋水師做後勤保障工作許久了,負責物資的搬運、儲存及調配等事務,對水師的運作情況頗為熟悉,也時刻關心著國家的發展走向。
這一年,阿才所在的北洋水師接到一項特殊任務,要運送一批重要軍備物資到京城附近的一處水師學堂,同時協助學堂進行一些設施的修繕與維護工作。阿才聽聞後,興奮不已,想著能去京城附近見識見識,還能為水師學堂出份力,那可是好事一樁。
他們一行人帶著物資,一路奔波,終於抵達了目的地。剛到那兒,阿才就被學堂的規模和氣派給震撼到了,一排排整齊的房舍,寬敞的操場,還有不少學員在認真地進行著各種訓練和學習活動。阿才和工友們趕忙開始解除安裝物資,將其搬運到指定的倉庫存放好。
在幫忙修繕學堂設施的過程中,阿才結識了一位學堂裡的年輕教官。這位教官學識淵博,對國內外的局勢有著深刻的見解,兩人一聊,發現挺投緣,便時常湊在一起談論國家大事。有一回,教官跟阿才說起了朝廷裡關於教育改革的事兒,光緒帝親政後,有意要大力發展新式教育,想在各地多開辦新式學堂,培養更多具備現代知識和技能的人才,為國家的建設儲備力量。可這一想法卻遭到了不少守舊大臣的反對,他們覺得傳統的儒家教育已經傳承多年,足以培養出可用之才,沒必要去學那些洋人的東西,搞什麼新式學堂。
阿才聽了,氣得直跺腳,他大聲說道:“都啥時候了,還抱著老一套不放,咱們現在處處比不上洋人,不就是因為咱懂得沒人家多,技術沒人家好嘛,開辦新式學堂那是好事呀,咋就這麼多人反對呢!”教官無奈地搖搖頭說:“唉,守舊的觀念根深蒂固,想要改變可不容易啊,不過皇上決心很大,咱們也得抱有希望才是。”
隨著在水師學堂幫忙的日子一天天過去,阿才又聽到了一些其他方面新政受阻的訊息。比如朝廷想整頓吏治,讓各地官員清查虧空、整治貪汙腐敗現象,可有些地方官員相互勾結,隱瞞實情,還編造各種理由敷衍朝廷的命令。再比如,想要鼓勵民間發展實業,可一些衙門卻藉機巧立名目,收取高額稅費,搞得商人們都不敢輕易投資辦廠了。
阿才心裡別提多著急了,他覺得這些問題不解決,國家根本沒法好起來呀。有一天,他在學堂的院子裡,碰到幾個前來商討教學事務的官員,阿才一時衝動,也沒管自己身份合不合適,就走上前去,把自己聽到的這些情況一股腦地跟官員們說了出來,還建議他們一定要把這些問題如實上報給皇上,好讓皇上能採取措施應對。那幾個官員先是一愣,隨後有些不悅地看著阿才,覺得他一個小小的水師後勤人員,竟敢在這裡指手畫腳,便呵斥了他幾句,讓他別多管閒事,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行。
阿才被呵斥後,心裡挺委屈的,可他並沒有就此罷休。他想著,自己雖然沒什麼話語權,但可以把這些事兒告訴更多的人呀,說不定大家一起想辦法,就能引起上面的重視呢。於是,在閒暇時間,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