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臨時的牢房裡,對他嚴刑拷打,逼問他還有哪些同夥。
阿才被打得遍體鱗傷,但他始終咬緊牙關,一個字都不說,心裡想著就算死,也不能連累鄉親們。德軍見阿才不肯招供,也拿他沒辦法,就一直把他關在牢房裡,想著慢慢折磨他,讓他屈服。
在牢房裡,阿才遇到了一個同樣被抓進來的老秀才,老秀才雖然年紀大了,身體也很虛弱,但眼神裡透著一股堅毅。老秀才對阿才說:“小夥子,你很有骨氣啊,不過咱們光靠這樣硬拼可不行,得想辦法把這裡的情況告訴外面的人,讓更多的人知道列強的惡行,一起來反抗才行呀。”阿才聽了,覺得老秀才說得很有道理,可這牢房看守森嚴,怎麼才能把訊息傳出去呢?
阿才和老秀才想了很久,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們趁著看守不注意的時候,用石頭在牢房的牆壁上刻下了德軍的種種惡行,還有鎮上百姓遭受的苦難,希望以後有人看到這些字,能把真相傳播出去。
過了些日子,也許是德軍覺得關著阿才也沒什麼用了,就把他放了出來。阿才一出來,就又開始為抵抗德軍的事忙碌起來,他知道靠小鎮上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得去外面尋求更多的支援。於是,他告別了鄉親們,踏上了前往省城的路途,想去那裡找官府,看看能不能讓官府出兵趕走德軍。
一路上,阿才看到了更多被列強侵略後的悽慘景象,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百姓,土地荒蕪,房屋被燒燬,他的心情越發沉重,也更加堅定了要趕走侵略者的決心。
到了省城後,阿才找到了官府,向官員們訴說了德軍在膠州灣以及小鎮上的所作所為,請求官府出兵相助。可那些官員們卻只是唉聲嘆氣,說朝廷現在也很為難,列強太強大了,他們也沒辦法呀,讓阿才不要鬧事,回去好好過日子。阿才聽了,心裡特別失望,他沒想到官府竟然如此軟弱,根本就不打算管百姓的死活。
阿才不甘心就這樣回去,他在省城四處打聽,看看有沒有別的辦法。在這個過程中,他結識了一些同樣對列強侵略義憤填膺的愛國志士,這些人來自不同的地方,有商人、有學子,還有一些退伍的軍人,大家聚在一起,商量著怎麼才能對抗列強的瓜分。
有人提議可以組織一支民間的義軍,自己籌集武器和物資,去和列強戰鬥;也有人說要透過寫文章、辦報紙的方式,把列強的惡行揭露出來,喚起全國民眾的覺醒,讓大家一起抵制列強的侵略。阿才覺得這些辦法都很好,他決定參與到這些行動當中去。
阿才跟著大家一起開始籌備義軍的事兒,他們四處募集資金,購買一些簡單的武器,還招募了不少願意為保衛國家出力的年輕人。雖然過程很艱難,資金和武器都很匱乏,但大家的熱情很高,都想著能為國家做點什麼。
同時,阿才也幫忙參與到宣傳的工作中,他把自己在膠州灣的親身經歷寫成文章,交給那些辦報紙的志士,發表在一些進步的報刊上。文章一經發表,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很多人看了之後,都對德軍的侵略行為感到憤怒,也對其他列強的瓜分行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紛紛來信表示支援他們的行動,還有一些人主動捐款捐物,助力義軍的組建。
然而,他們的這些行動很快就引起了官府的注意,官府擔心他們這樣做會得罪列強,給朝廷招來更大的麻煩,便開始對他們進行打壓。官府派人查封了他們辦的報紙,還把一些參與組織義軍的人抓了起來,阿才他們的行動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但阿才並沒有就此放棄,他覺得官府靠不住,那就靠自己和廣大的民眾。他繼續在民間奔走呼籲,鼓勵大家不要害怕列強,要團結起來抗爭。他還和剩下的志士們商量,改變策略,把義軍化整為零,分散到各地去,以更小的規模開展抵抗活動,避免被官府一網打盡。
就這樣,阿才帶著一部分義軍成員回到了家鄉附近,他們在山林裡隱藏起來,時不時地對德軍的小股部隊進行襲擊,打完就跑,讓德軍防不勝防。雖然這些行動不能從根本上趕走德軍,但也讓德軍知道了中國百姓的反抗精神,不敢再像之前那樣肆無忌憚地欺壓百姓了。
在這一年裡,阿才從一個普通的漁民,經歷了諸多磨難,成長為了一名堅定的抵抗者,他在列強瓜分中國狂潮掀起的艱難時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對國家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憤恨,儘管面臨著重重困難,可他從未想過放棄,始終在為守護家鄉、保衛國家而不懈努力著。
其他國家主要歷史事實簡化版本:
- 日本:在這一年繼續鞏固甲午戰後所得利益,加緊對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