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新中國在經歷了一系列艱難的探索與調整後,正逐步走在穩步發展的道路上。雖然此前遭遇了諸多困難,如“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帶來的挫折,以及連續幾年的經濟困境,但在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透過實施調整方針、召開七千人大會等舉措,經濟開始慢慢復甦,社會風氣的建設也愈發受到重視,人們渴望在物質生活逐漸改善的同時,讓精神世界也變得更加充實和美好。
當時的歷史文獻有著這樣的記載:“癸卯年,國漸復元,經濟初興,民盼德馨,值此之時,雷鋒事蹟傳揚,其精神熠熠生輝,合眾人之心,遂學雷鋒活動蓬勃而起,掀熱潮於全國,以勵民德,促社會和也。”雷鋒,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解放軍戰士,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事蹟,經過媒體的報道後,迅速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強烈反響,打動了無數人的心,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學雷鋒活動在全國上下掀起了熱潮。
陳愛兵,二十歲,是一名剛入伍不久的新兵,他出身於東北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從小就聽著長輩們講述新中國成立的不易,以及那些為了國家和人民無私奉獻的英雄故事,心中對軍人充滿了崇敬之情,也懷揣著為人民服務的樸素願望。他性格熱情開朗,待人真誠,有著很強的集體榮譽感,在部隊裡積極上進,總是渴望能多學些本領,多為戰友和群眾做些事情。
當學雷鋒活動在部隊裡廣泛開展起來後,陳愛兵的內心被深深觸動了。他從雷鋒的事蹟中看到了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決心要以雷鋒為榜樣,在日常生活中踐行雷鋒精神,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在部隊的日常訓練中,陳愛兵總是格外刻苦,別人休息了,他還在琢磨著動作要領,練習射擊、戰術等科目,他想著只有自己練就過硬的本領,才能在關鍵時刻保衛國家、幫助人民。
“班長,我覺得我這匍匐前進的動作還不夠標準,您再給我指點指點唄。”陳愛兵滿頭大汗地對班長說道。
班長看著他認真的樣子,笑著說:“愛兵啊,你這股鑽研的勁兒可真像雷鋒同志啊,行,我再給你示範示範,你好好學。”
除了訓練,在生活裡,陳愛兵也時刻留意著身邊戰友的需求。有一次,同宿舍的小李生病了,躺在床上無精打采的,飯也吃不下。陳愛兵主動去炊事班,跟炊事員說明了情況,讓幫忙煮了點清淡的粥,然後端到小李床前,耐心地喂他吃。
“小李,你快吃點,吃了病才能好得快呀,別擔心,落下的訓練咱們後面慢慢補。”陳愛兵輕聲說道。
小李感動地看著他說:“愛兵,謝謝你啊,你對我真好,就跟雷鋒似的。”
陳愛兵撓撓頭說:“哎呀,這都是我應該做的,雷鋒同志那才是真正值得咱們學習的榜樣呢,我還差得遠呢。”
隨著學雷鋒活動的深入開展,部隊組織大家走出軍營,去幫助周邊的群眾。陳愛兵所在的部隊來到了附近的一個村莊,這個村子裡有不少孤寡老人,生活上有諸多不便。
陳愛兵和戰友們分成幾個小組,分別去幫助老人們打掃屋子、挑水、砍柴等。陳愛兵來到了一位王奶奶家,王奶奶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時就自己一個人生活,看到解放軍戰士來了,高興得合不攏嘴。
陳愛兵先是拿起掃帚,把屋子裡裡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又幫著把水缸挑滿了水,然後坐在王奶奶身邊,陪她嘮嘮家常,聽她講講過去的故事。
“孩子啊,你們可真好,就跟親人一樣,現在這社會,到處都能看到像你們這樣的好人,真是多虧了那個雷鋒啊。”王奶奶感慨地說道。
陳愛兵笑著說:“王奶奶,雷鋒同志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我們都要把他的精神傳承下去,以後我們還會經常來看您的。”
回到部隊後,陳愛兵並沒有滿足於這些小小的善舉,他還想著怎麼能把雷鋒精神傳播得更廣。他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收集了很多雷鋒的故事,然後寫在小卡片上,分發給戰友們,還主動在連隊裡組織起了學習雷鋒精神的分享會。
在一次分享會上,陳愛兵站在大家面前,充滿激情地說:“戰友們,雷鋒同志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他做的每一件事看似平凡,可就是這些平凡的小事,匯聚起來,那就是偉大的力量啊。咱們在生活中,隨時隨地都能像他那樣去幫助別人,去為集體、為社會貢獻力量,我相信只要咱們都這麼做,咱們的國家會變得越來越好的。”
他的分享贏得了戰友們熱烈的掌聲,大家也紛紛表示要更加積極地踐行雷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