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中國剛剛走過了一段艱難的歲月,在經歷了長期的政治運動以及計劃經濟體制的執行後,國內經濟發展面臨著諸多瓶頸。儘管1978年開啟的改革開放如同一股春風,吹醒了人們渴望改變、追求發展的熱情,但如何打破舊有的經濟發展模式,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快速發展道路,依舊是擺在眼前的重大課題。
當時,國際上一些國家和地區透過設立特殊經濟區域,吸引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實現了經濟的騰飛。而中國也意識到,需要開闢一些特定的區域,採取更加靈活開放的政策,來與國際市場接軌,吸引外部資源助力國內發展。
那時的歷史文獻這般記載著:“庚申年,國求發展新路,鑑外之良法,欲以特區之設,破舊制之縛,引外資,納新技,啟經濟之新篇,故經濟特區開始設立,望成發展之先鋒,引全國之變革也。”
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座城市被選定為首批經濟特區,一場意義深遠的經濟變革就此拉開帷幕。
陳特區,三十歲,是一名政府部門的基層工作人員,他出身於一個普通的幹部家庭,從小就對國家的發展有著濃厚的興趣,看著周圍百姓生活雖安穩但並不富裕的狀況,心中一直盼望著能有機會為改變這一切出份力。他性格沉穩,做事認真負責,思維也比較靈活,對新事物有著很強的接受能力。
當得知所在的城市深圳被確定為經濟特區的訊息後,陳特區所在的單位立刻忙碌了起來,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項重大且艱鉅的任務,關乎著深圳未來的命運以及整個國家經濟改革的探索。
陳特區所在的科室主要負責與前來考察投資的外商進行初步溝通以及協助辦理一些相關手續。起初,工作開展得並不順利,畢竟當時深圳只是一個小漁村模樣的地方,基礎設施極其簡陋,交通不便,通訊也很落後,很多外商來到這裡一看,眉頭都皺了起來,心中滿是疑慮。
“陳先生,你們這裡的條件實在是太差了,路都這麼難走,電也不穩定,讓我們怎麼在這裡投資建廠啊?”一位來自香港的商人看著破舊的街道和時不時停電的狀況,無奈地對陳特區說道。
陳特區心裡雖然有些尷尬,但還是面帶微笑,耐心地解釋道:“您看啊,正是因為現在條件不好,所以才有著無限的發展潛力呀。咱們深圳現在被設為經濟特區了,國家會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來支援這裡的建設,道路會修起來,電力供應也會穩定下來,到時候肯定是一片繁榮的景象,您現在投資,那可是搶佔先機呀。”
可那位商人還是搖了搖頭,轉身就走了,留下陳特區站在原地,心裡滿是失落。但他並沒有氣餒,反而更加堅定了要努力改善這裡投資環境的決心。
為了讓更多的外商瞭解深圳的優勢和潛力,陳特區和同事們開始四處收集資料,製作精美的宣傳畫冊,畫冊裡描繪著深圳未來的規劃藍圖,有寬敞的馬路、現代化的工廠、熱鬧的商業街等等。同時,他們還積極參加各種招商會、經貿洽談會,不放過任何一個宣傳深圳的機會。
有一次,在廣州舉辦的一場大型招商會上,陳特區代表深圳經濟特區設了一個專門的展位。他早早地來到展位,將宣傳資料擺放整齊,還準備了一些小禮品,希望能吸引更多人的關注。
可是,一開始展位前冷冷清清,大家似乎都對這個還沒什麼名氣的深圳特區不太感興趣。陳特區看著周圍其他城市展位前人來人往,心裡很是著急,他咬了咬牙,主動走出展位,拿著宣傳畫冊,向過往的客商們介紹起來。
“您好呀,這是我們深圳經濟特區的資料,您瞭解一下呀,我們那裡有優惠的稅收政策,土地使用也很靈活,而且勞動力資源豐富又成本低,非常適合投資建廠呢。”陳特區一邊說著,一邊遞上畫冊。
有些客商只是禮貌性地接過畫冊,看都不看就放在一邊了,但陳特區依然沒有放棄,繼續熱情地介紹著。終於,有幾位來自東南亞的客商被他的熱情和介紹所打動,來到展位前詳細地詢問起來。
陳特區抓住機會,詳細地解答著他們的每一個問題,從特區的地理位置優勢到未來的產業發展規劃,說得頭頭是道。這幾位客商聽後,覺得深圳確實有發展潛力,便留下了聯絡方式,說會考慮來深圳實地考察。
回到深圳後,陳特區立刻將這個好訊息告訴了同事們,大家都很興奮,開始為迎接可能到來的考察做準備。他們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加快對一些基礎設施的修繕和建設,哪怕只是一小段路的平整、一個廠房的簡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