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世界正處在科技飛速發展、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的時代浪潮之中。在國際上,以資訊科技、生物技術、航天技術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各國之間圍繞著這些關鍵技術的競爭愈發激烈,科技實力已然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彼時的美國,憑藉在資訊科技等方面的領先優勢,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推動經濟持續增長,鞏固著其全球頭號強國的地位。日本也在科技研發上投入巨大,尤其在電子、機械製造等領域成果斐然,試圖透過科技創新來擺脫經濟發展的瓶頸。歐洲各國同樣不甘示弱,紛紛加強科研合作,整合資源,力求在國際科技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
而在國內,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方面,經濟增長方式仍較為粗放,主要依賴大量的資源投入和廉價勞動力,產業結構亟待升級,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普遍較低;另一方面,儘管我國有著龐大的人口基數,但人才培養機制還不夠完善,科研投入相對不足,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不高,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在科技和教育領域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當時的歷史文獻有著這樣的記載:“乙亥年,世逢科技興邦之潮,諸國競逐高新,然我國於經濟發展中遇瓶頸,賴粗擴之式,科教領域距先進尚遠,故科教興國戰略提出,期以科教之力,促發展,強國力也。”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科教興國戰略被正式提出,旨在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推動經濟建設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林科教,三十五歲,是一名在高校從事科研工作多年的教師,他出身於一個教師世家,從小就對知識充滿了渴望,在家庭氛圍的薰陶下,對科學研究有著濃厚的興趣,憑藉著優異的成績一路求學,最終留在高校任教,希望能在自己熱愛的科研領域闖出一片天地。他性格沉穩、執著,一旦確定了研究方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怕困難,立志要為國家的科技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得知科教興國戰略提出的訊息後,林科教所在的高校立刻掀起了學習和討論的熱潮。學校組織了多場座談會和研討會,號召全體教師和科研人員積極響應這一戰略,為提升學校的科研水平、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出謀劃策。
林科教更是激動不已,他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在一次研討會上,他率先發言道:“同志們,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太及時了呀!咱們搞科研的都知道,這些年咱們國家雖然在發展,但科技方面的短板一直制約著咱們進一步騰飛。現在有了這個戰略,咱們更要打起精神,把自己的研究做紮實,爭取多出成果,為國家的發展添磚加瓦。”
大家紛紛點頭贊同,隨後便開始圍繞著如何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落實這一戰略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林科教所在的科研團隊主要從事的是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究,當時國內在這方面的基礎相對薄弱,很多關鍵技術都依賴進口,他們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重大。
會後,林科教就和團隊成員們聚在一起,商討如何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研究工作。他提出:“咱們現在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但距離實際應用還有很大差距,要想真正為國家的生物技術產業發展貢獻力量,就得在核心技術上有所突破。我覺得咱們可以從提高植物基因編輯的精準性這個方向入手,這不僅是國際上的研究熱點,對咱們國家的農業發展也有著重要意義。”
團隊成員們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但也意識到這個難度不小,畢竟國際上很多頂尖科研團隊都在這個領域競爭激烈。然而,大家並沒有退縮,而是紛紛表示願意全力以赴。
為了深入開展這個研究專案,林科教開始四處查閱資料,瞭解國際上最新的研究動態和技術方法。他幾乎每天都泡在圖書館和實驗室裡,白天查閱國內外的學術期刊,晚上就對照著資料,在實驗室裡進行實驗設計和資料分析。有時候為了查詢一篇關鍵的國外文獻,他要輾轉多個圖書館,甚至託國外的同行幫忙尋找。
在準備充分後,團隊正式開始了實驗工作。基因編輯實驗要求極高的精準度和嚴謹性,任何一個細微的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整個實驗失敗。林科教帶領著團隊成員們小心翼翼地操作著每一個步驟,從提取目標基因,到設計編輯工具,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