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為掛心。他深知邊疆的安穩對於大明的重要性,於是加大了對邊防的投入,增派兵力,修繕城池,同時也注重與周邊部落的交流與安撫,恩威並施,以保邊境太平。
這日,朝堂之上,武將們紛紛請戰,皆願率大軍前往邊疆,擊退那些來犯之敵。
鎮遠侯顧成出列,抱拳大聲道:“陛下,那邊疆蠻夷屢屢犯我大明邊境,擾我百姓,臣請領兵出征,定要讓他們知曉我大明的厲害,不敢再犯!”
朱棣微微點頭,目光讚許,卻又擺手道:“顧愛卿忠心可嘉,只是這用兵之道,並非一味強攻,朕以為,可先遣使者前去曉之以理,若其仍不知悔改,再出兵征討不遲。”
眾將聽了,雖心有不甘,卻也知曉聖上的考量周全,便齊聲應道:“陛下聖明!”
朱棣當下便安排了能言善辯的使者,帶著豐厚的禮品,前往邊疆部落,傳達大明的善意與警告,希望能透過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
沈逸在學府中聽聞此事,與同窗們議論起來。
有的同窗擔憂道:“那外族生性剽悍,恐不會輕易聽從我朝使者之言,這邊疆怕是難以安穩吶。”
沈逸卻搖頭道:“我觀聖上之舉,乃是深謀遠慮,先禮後兵,既顯我大明的氣度,又能在必要時果斷出兵,威懾外敵,想必這邊疆之事,定能妥善解決。”
眾人聽了,皆覺有理,對朝廷處理此事的方式也多了幾分信心。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朝廷的各項事務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應天城迎來了一場盛大的慶典,乃是為了慶祝新的水利工程竣工,這工程惠及周邊眾多農田,使得糧食產量有望大增,百姓們自是歡喜不已,紛紛湧上街頭,參與這熱鬧的慶典。
沈逸也和家人一同來到街上,看著那舞龍舞獅的隊伍,聽著那喜慶的鑼鼓聲,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他心中感慨,這盛世之景,皆是聖上與朝廷上下齊心協力營造出來的,自己身為大明的子民,更當努力奮進,為這繁華添彩。
然而,在這一片熱鬧之中,也有一些隱憂。由於朝廷大興土木、整軍備戰等諸多事務,賦稅雖不算過重,但也讓一些家境貧寒的百姓感到吃力。沈逸在街巷中,時常能看到有老人為了多掙幾個銅板,還在辛苦勞作,孩童們也早早地懂事,幫著家裡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計。
沈逸心中不免有些酸楚,他想著,若自己日後為官,定要多為這些窮苦百姓謀福祉,減輕他們的負擔,讓這盛世的光輝能照拂到每一個角落。
在同一時期的世界其他國家,亦是各有各的局勢與風貌。
在歐洲,英格蘭正處於蘭開斯特王朝與約克王朝交替的動盪餘波之中,雖“玫瑰戰爭”已漸趨平息,但其留下的創傷依舊深刻。貴族們忙著重新劃分領地、鞏固權力,對於民間的發展甚少關注。大片的農田荒蕪,百姓生活困苦,時常遭受疾病與饑荒的侵襲,與大明此時在朱棣的治理下,城市繁榮、鄉村漸興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英格蘭的國王此時雖有心整頓朝綱,卻因貴族勢力的掣肘,難以有效地推行各項政策,國家的發展陷入了一種遲緩且混亂的狀態。
法蘭西王國處在瓦盧瓦王朝統治下,國王查理六世的病情依舊時好時壞,國家大權依舊在貴族們的爭奪中搖擺不定。不過,法蘭西的文化卻在這動盪中有著別樣的發展,巴黎的宮廷中依舊有著璀璨的藝術與文學活動,諸多文人墨客匯聚於此,吟詩作賦、探討哲學,只是這些大多侷限於貴族階層,普通百姓難以從中受益。而大明這邊,朱棣重視文化的普及與傳承,鼓勵各地興辦學府,使得民間的文化氛圍也日益濃厚,普通學子有更多機會透過科舉改變命運,兩國在文化發展的受眾與推動方式上有著明顯的差異。
在中東地區,奧斯曼帝國正處於擴張的關鍵階段,在穆罕默德一世的統治下,其領土不斷向周邊延伸,透過一系列的軍事征服,將諸多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地區納入版圖。奧斯曼帝國積極推行伊斯蘭教,同時也尊重其他宗教的存在,透過建立相對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來整合這些新徵服的地區,使其逐漸形成一個龐大且有序的帝國。相較於大明透過內部治理、發展民生來鞏固統治,奧斯曼帝國更多地是依靠對外擴張來增強國力,二者的發展路徑截然不同,但都在各自的方向上對世界歷史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在印度,德里蘇丹國已然衰落,各地的土邦王公割據一方,紛爭不斷。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矛盾愈發激烈,時常引發大規模的教派衝突,導致社會秩序混亂不堪,經濟發展更是停滯不前。百姓們在戰亂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