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一年,大明的天下正處於一片蓬勃發展之態,成祖朱棣的宏圖偉略不斷在這廣袤的山河間鋪展。南方之地,諸多區域雖已歸屬大明治下,然那地處偏遠的西南一隅,卻依舊有著諸多繁雜之事亟待梳理。貴州之地,彼時聚居著諸多不同的部族,各有其風俗習性、治理之法,雖與中原時有往來,可總歸是有些各自為政,政令難通,賦稅難收,治安亦時生亂象,仿若一盤散沙,亟待有人去將其規整,使其真正融入大明的一統江山之中。
《明史·地理志》載:“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永樂十一年置。”簡簡單單一句話,卻道出了這一重大舉措的關鍵所在,設貴州布政使司,意味著朝廷要在此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行政管理體系,上承朝廷旨意,下理地方諸事,讓貴州這片土地能如中原之地一般,井然有序,百姓安居樂業,賦稅得以合理徵收,政令得以暢行無阻,也為圍繞“1413年我 設貴州布政使司”的故事搭建起了基於史實的框架,讓那段滿是變革與磨合、關乎西南地區穩定發展的歷史有了清晰可尋的脈絡。
我本是京城禮部的一名小吏,名喚徐文遠,生得面容清瘦,卻透著一股儒雅之氣,雙目明亮有神,彷彿藏著無盡的聰慧與熱忱。自幼便飽讀詩書,對那經史子集、禮儀典章頗為熟悉,一心想著在這禮部之中,憑藉自己的學識,為朝廷效力,將那禮儀之道、王化之德傳揚四方。我性子溫和,卻又有著一股執拗勁兒,一旦認定了是對朝廷、對百姓有益之事,便會想盡辦法去促成,哪怕遇到諸多阻礙,也絕不輕言放棄,可未曾想,這執拗的性子,竟讓我與這貴州布政使司的設立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絡,至於這其中的曲折故事,且聽我慢慢道來。
那一日,我正在禮部衙門裡整理文書,忙碌間,聽聞上司們在商討著西南諸事,說是貴州那地方,近些年來越發顯得混亂無序,各部族之間偶有紛爭,對朝廷的政令也多有敷衍,長此以往,恐生大患,需得想個妥善之法加以整治。
我心中一動,想著自己平日裡對地方治理之策也略有涉獵,或許能出些綿薄之力,當下便鼓足了勇氣,朝著上司們所在的廳堂走去。到了廳堂門口,我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衣衫,便邁步進了門。
屋內,幾位大人正圍坐在桌案前,你一言我一語地商議著,面色皆是頗為凝重。見我進來,上司張大人皺了皺眉頭,問道:“徐文遠,你不在外面做事,進來所為何事?”
我趕忙躬身行禮,說道:“大人,屬下聽聞諸位大人在商討貴州之事,心中有一些想法,想斗膽向大人進言。”
張大人微微一愣,隨後說道:“哦?你有何想法,說來聽聽。”
我清了清嗓子,說道:“大人,屬下以為,貴州之地亂象叢生,根源在於缺乏一套統一且有效的行政管理體系。如今各部族各自為政,朝廷政令難以深入貫徹,若要改變這一局面,不妨設立布政使司,如同其他地方一般,選派賢能官員前往,統籌治理地方諸事,如此一來,或可讓貴州之地漸入正軌呀。”
我的話一出口,屋內頓時安靜了下來,幾位大人皆是一臉驚訝地看著我,彷彿不敢相信這話是從我這麼個小小吏員口中說出來的。
片刻後,另一位李大人皺著眉頭說道:“徐文遠,你這想法未免太過理想化了,貴州那地方,部族眾多,風俗各異,設立布政使司哪是那般容易的事,且不說選派官員的難處,單是讓那些部族接受這一改變,便是個棘手的難題呀。”
我趕忙說道:“大人,屬下也知曉此事困難重重,可若不嘗試,那貴州之地便永遠難以真正安穩,朝廷對那片土地的掌控也始終薄弱,還望大人三思呀。”
張大人聽了,臉色一沉,說道:“徐文遠,你不過是個小小的吏員,這等關乎地方治理的大事,自有聖上和諸位大臣們權衡考量,哪輪得到你在此妄加議論,莫要再胡言亂語了,出去做事吧。”
我心中雖有些不甘,可上司已然下了逐客令,我也只能無奈地退了出去,可心裡卻依舊惦記著這事,想著無論如何,也得找機會再勸勸上司們才行。
過了幾日,我偶然間聽聞朝廷有意選派官員前往貴州等地巡查,瞭解當地實際情況,以便制定合適的治理方略。我心中一動,覺得這是個好機會,若是能跟著一同前往,實地考察一番,說不定能拿出更有說服力的建議來。
於是,我便向上司們請命,言說自己願隨隊前往貴州,協助收集情況,也好為朝廷出份力。起初,上司們並不同意,覺得我去了也起不了什麼大作用,可經不住我再三懇請,加之想著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