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說出,或言如何整頓吏治,或說怎樣發展農桑,朱元璋皆是認真傾聽,不時點頭稱是,還會提出一些疑問,與眾人深入探討。
輪到宋濂時,他先是朝著朱元璋行了一禮,然後緩緩開口道:“明公欲成大業,當以仁義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這天下百姓飽受戰亂之苦,首要之事便是安撫民心,興辦學堂,讓百姓的子弟能有書可讀,如此方能培養出更多的賢才,為明公所用。再者,需重視農桑,民以食為天,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農桑興旺,百姓富足,天下自然安定。”
朱元璋聽了,眼中滿是讚賞之色,起身走到宋濂面前,拱手道:“先生所言極是,我朱元璋正有此意,今日得先生指點,如撥雲見日,還望先生能留下來,助我一臂之力。”宋濂微微沉吟,隨後便點頭應道:“明公既有此等胸懷壯志,濂願效犬馬之勞,只盼能為這天下太平出一份力。”
我在一旁看著這一幕,心中既為宋濂能得明主賞識而高興,又暗自羨慕,想著自己若是也能有這般機會,那該多好。待眾人散去之後,我回到書館,心中久久不能平靜,腦海中不斷浮現著今日所見所聞,尤其是宋濂那一番話語,讓我對這天下局勢和自己的未來又有了新的思考。
自那之後,宋濂便留在了朱元璋身邊,時常為他出謀劃策。而我,也因著那一次的召見,結識了一些同樣有著報國之志的文人朋友,我們時常聚在一起,談論學問,也關注著朱元璋軍隊的動向以及天下局勢的變化。
有一回,我們幾人在城中的一處茶館相聚,正說著宋濂最近為朱元璋撰寫的幾篇檄文,那文章寫得是氣勢磅礴,痛斥元朝的種種惡行,又宣揚朱元璋起兵的正義性,聽聞張貼出去之後,引得百姓們紛紛響應,士氣大振。我的一位朋友笑著說:“這宋先生的文章,那可比千軍萬馬還厲害呀,一字一句都似那利箭,直戳元朝的要害呢。”眾人聽了,都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可笑著笑著,又都感慨萬分,深知這文字的力量,若是用得好,確實能在這亂世之中發揮不小的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朱元璋在婺州城站穩了腳跟,開始按照宋濂等人的建議,大力發展各項事業。城中的學堂越辦越多,不少窮苦人家的孩子都有了讀書的機會,那朗朗的讀書聲,彷彿為這亂世中的婺州城增添了一抹別樣的生機。農桑之事也備受重視,官府鼓勵百姓開墾荒地,還派了有經驗的老農去指導耕種,一時間,城外的田野裡處處可見勞作的身影,莊稼也長得越發茁壯。
而宋濂,更是深得朱元璋的信任,不僅參與軍政大事的謀劃,還負責教導朱元璋的子女讀書識字,將自己的學問和為人處世的道理一一傳授給他們。我曾偶然在城中見到宋濂帶著一群孩童誦讀經典的場景,他那認真專注的模樣,讓我越發覺得他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賢才,也慶幸他能歸附於朱元璋,為這一方百姓做了這麼多實實在在的好事。
然而,這天下的局勢依舊複雜多變,周邊的各方勢力對婺州城也是虎視眈眈。有一次,傳來了張士誠的軍隊意圖進犯婺州的訊息,城中頓時又緊張了起來。朱元璋趕忙召集眾將士和謀士商議對策,宋濂也在其中。只見宋濂眉頭微皺,分析道:“張士誠此人,雖佔據一方,但其目光短淺,此次進犯,不過是想趁亂撈些好處。咱們只需加強城防,堅守不出,待其士氣低落之時,再出兵反擊,定能擊退敵軍。”眾人聽了,都覺得有理,便依著宋濂的計策行事。
果然,張士誠的軍隊圍了婺州城幾日,見久攻不下,又怕被朱元璋的援軍包抄,便灰溜溜地撤了回去。這一戰,讓婺州城的百姓對朱元璋的軍隊更加信任,也對宋濂的智謀讚歎不已。
在這期間,我也經歷了許多事,有歡笑,有悲傷。我曾遇到一位因戰亂與家人失散的老者,我幫他在城中四處尋找,最終讓他與家人團聚,那一刻,看著他們相擁而泣的場景,我心中滿是溫暖,也越發覺得這天下安定是多麼的重要。同時,我也聽聞了一些因戰亂而發生的悲劇,心中悲痛之餘,也更堅定了要儘自己所能,為這亂世出一份力的決心。
可歲月無情,這天下的紛爭依舊在繼續著。朱元璋的勢力在不斷發展壯大,與各方勢力之間的爭鬥也越發激烈。宋濂跟隨著朱元璋,輾轉多地,為他出謀劃策,從未有過絲毫懈怠。我雖只是這婺州城中一個小小的書生,卻也時刻關注著他們的動向,心中默默為他們祈禱,盼望著這天下能早日結束戰亂,重歸太平。
終於,經過多年的征戰與謀劃,朱元璋一步步走向了那至高無上的皇位,建立了大明王朝。宋濂也因著多年的輔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