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二十九年(1550 年),庚戌之變帶來的創傷還未癒合,京城依舊瀰漫著一股壓抑的氣息。我阿福,這個在京城街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乞丐,每天都在為一口吃食發愁。就在這沉悶的氛圍中,傳來了馬市又開的訊息,這讓我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琢磨著這馬市一開,是不是能給這死氣沉沉的京城帶來點熱鬧,我這討飯的日子能不能好過些。
說起這馬市,我從一些識字的好心人那裡,還有那些記載著大事的書裡瞭解到不少情況。《明實錄》對馬市的來龍去脈有詳細記載,早年間,朝廷為了與北方遊牧民族維持和平關係,促進貿易往來,就設立了馬市。透過馬市,大明可以獲得北方的優質馬匹,以充實軍隊、發展運輸;而北方遊牧民族則能換取他們急需的茶葉、布匹、鐵鍋等生活用品,這本來是個皆大歡喜的事兒,邊境地區也因此有過一段相對安寧的日子。
可後來,這馬市卻成了麻煩的源頭。就拿俺答來說,他覺得朝廷在馬市交易中給予的利益太少,貿易條件不公平。加上一些其他的矛盾,他便時不時地侵擾邊境,搞得雞犬不寧。《明史紀事本末》裡就把這些邊境衝突的事兒記錄得明明白白,庚戌之變就是矛盾激化的結果,俺答率軍直逼京城,給京城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如今馬市又開了,地點就在京城附近。我心想,這麼多人聚集在馬市,說不定我能討到更多的東西。於是,我懷著滿心的期待,一路打聽著來到了馬市。
剛到馬市,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這裡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牧民們牽著一匹匹膘肥體壯的駿馬,馬蹄聲、馬嘶聲交織在一起。商人們穿梭其中,有的仔細檢視馬匹的牙口、四肢,評估馬匹的品質;有的則與牧民激烈地討價還價,爭得面紅耳赤。還有不少像我這樣的老百姓,純粹是來湊湊熱鬧,感受這難得的熱鬧氛圍。
我在馬市的一個角落找了個位置,放下我那破舊的碗,開始了我的乞討工作。我眼睛緊緊盯著來來往往的人群,尋找著可能的施捨物件。不一會兒,我看到一個穿著華麗綢緞的老爺,看上去財大氣粗的樣子。我趕緊滿臉堆笑地湊過去,討好地說:“老爺,您一看就是富貴之人,心地善良。您看這馬市如此熱鬧,您今兒肯定心情大好,可憐可憐我這孤苦無依的老乞丐,賞點零錢讓我買個饅頭填填肚子吧。”那老爺瞥了我一眼,從兜裡掏出幾個銅板,隨手扔到我的碗裡,不耐煩地說:“拿去拿去,別在這兒礙事兒。”我連忙點頭哈腰,不停地說著:“謝謝老爺,老爺您福澤深厚,必定長命百歲!”
在馬市待了幾天後,我發現這熱鬧的背後也隱藏著不少問題。就像《萬曆野獲編》裡提到的,馬市交易中存在著諸多複雜的利益關係和矛盾。有些牧民覺得朝廷規定的馬價太低,賣馬不划算,所以不太願意積極參與交易;而有些商人則抱怨牧民的馬質量參差不齊,時常以次充好,雙方為此經常爭吵不休。
有一天,我正在馬市乞討,突然聽到一陣激烈的吵鬧聲。我好奇地擠過人群,想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原來是一個牧民和一個商人在爭執。牧民漲紅了臉,大聲指責商人:“你這人怎麼說話不算數,當初說好的價格,現在又要壓價,哪有這樣做生意的!”商人也不甘示弱,反駁道:“你這馬根本不值這個價,我仔細檢查了,這馬有暗病,你還想蒙我!”兩人越吵越兇,周圍圍了一圈人,卻都只是觀望,沒人敢上去勸架。
我看著這緊張的場面,心想這要是再鬧下去,馬市說不定又要亂套了,我以後在這兒討飯也沒好日子過。於是,我壯著膽子擠到兩人中間,大聲說:“兩位大爺,別吵了,別吵了!大家都是出來做生意的,和氣生財嘛。這馬市好不容易重新開起來,多不容易啊,要是因為這點事兒鬧僵了,對誰都沒好處。”兩人聽了我的話,稍微冷靜了一些,都氣呼呼地看著我。我接著說:“要不這樣,咱們找個懂行的人來看看這馬,評評理,再商量商量價格,怎麼樣?”周圍的人聽了,都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後來,還真找來了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老師傅仔細地檢查了馬匹,然後不緊不慢地說:“這匹馬確實有點小毛病,但不影響正常使用,調養一段時間就好了。”聽了老師傅的話,商人的態度稍微緩和了一些。經過一番協商,商人給牧民加了點錢,兩人最終達成了交易。一場即將爆發的衝突就這樣平息了,馬市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那牧民和商人對我感激不已,牧民從懷裡掏出幾個乾糧遞給我,真誠地說:“老乞丐,多虧了你,不然這事兒還不知道要鬧成什麼樣。這幾個乾糧你拿著,別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