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和趕忙起身,抱拳行禮道:“將軍客氣了,能為將士們出份力,是小人的榮幸。”
常遇春又看了看氨溴索,問道:“這位是?”
蘇和忙介紹道:“將軍,這是氨溴索,是個有學問的書生,剛來咱們應天城不久。”
常遇春打量了一下氨溴索,說道:“如今主公正廣納賢才,你既有學問,不妨去投效主公,定能有所作為。”
氨溴索聽了,心中一動,當下便謝過常遇春,想著找個時機,前去拜見朱元璋。
在同一時期的世界其他國家,亦是各有各的風雲變幻。
在歐洲,英格蘭正處於金雀花王朝覆滅後的動盪時期,各方貴族為了爭奪權力,紛爭不斷。那蘭開斯特家族與約克家族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時常爆發小規模的衝突,史稱“玫瑰戰爭”。這戰爭使得英格蘭的社會經濟遭到了嚴重破壞,百姓生活困苦,田地荒蕪,可那些貴族們卻依舊為了一己私利,爭得你死我活,全然不顧國家的死活,與此時朱元璋努力治理應天城,謀求百姓安居樂業的做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在法蘭西,國王查理五世剛剛去世,繼位的查理六世年幼,國家大權旁落,貴族們趁機爭權奪勢,國內局勢一片混亂。同時,英法之間的百年戰爭雖已接近尾聲,但戰爭留下的創傷依舊難以癒合,大片的土地荒蕪,百姓們在戰火與疾病的雙重摺磨下,艱難求生,哪有什麼心思去發展文化、經濟,遠不如元末的應天城在戰後那般積極恢復元氣。
在中東地區,奧斯曼帝國正處於崛起階段,奧斯曼一世的繼承者們不斷開疆拓土,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逐步征服周邊的地區。他們重視軍事建設,打造了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強悍的軍隊,與此時陳友諒一味追求戰船的高大華麗,卻忽略了戰術運用的做法截然不同。奧斯曼帝國在擴張的同時,也注重對佔領地區的治理,推行伊斯蘭教,促進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融合,在世界歷史的舞臺上逐漸嶄露頭角。
在印度,德里蘇丹國的統治已經開始出現衰落的跡象,內部的教派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銳,各地的總督時常擁兵自重,不聽從中央的號令,導致國家政令不通,經濟發展停滯不前。而民間的文化藝術雖有著獨特的風格,如那精美的印度教寺廟建築依舊在不斷修建,但在這動盪的局勢下,也難以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遠不如中原地區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即便身處亂世,詩詞、書法等文化形式依舊在文人墨客間代代相傳。
在日本,正值室町幕府時期,雖然國內相對來說沒有大規模的戰亂,但各地的守護大名權力過大,時常與幕府將軍產生矛盾,導致政局也並不穩定。而且日本當時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在文學、藝術、建築等方面多有模仿與借鑑,卻還未形成自己獨特且成熟的文化體系,與此時中國元末儘管處於亂世,但依舊有著璀璨的文化成就相比,略顯遜色。
蘇和、氨溴索等人在應天城繼續著他們的生活,他們見證著這座城市在朱元璋的帶領下,一步步走向繁榮。而這龍灣之戰,就如同歷史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星辰,不僅照亮了朱元璋統一天下的道路,也成為了那個時代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傳奇,激勵著無數人為了安定的生活而努力奮鬥,其影響深遠,至今仍被後世所銘記。
那蘇和依舊每日在鐵匠鋪子中忙碌著,他看著城中越來越多的笑臉,心中滿是欣慰,想著這天下或許終有一日,能在朱元璋的治理下,恢復往日的太平,百姓們再也不用受戰亂之苦,而他這打鐵的手藝,也能一直傳承下去,為這世間打造出更多有用的物件。氨溴索則投身到了應天城的書院建設中,將自己的學問傳授給更多的學子,盼望著能為這亂世培養出更多的棟樑之才,助力朱元璋成就那平定天下的大業。
他們的故事,還在這元末的風雲中繼續書寫著,成為了那段波瀾壯闊歷史的一個小小縮影,承載著無數的情感與希望,流傳在歲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