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77章 年 命群臣奏事先啟皇太子

洪武十年,也就是公元1377年,我叫陳啟,本是應天府裡一個小小的御史臺侍御史,平日裡的職責便是監察百官,彈劾那些有不法之舉的官員,雖說官職不大,卻也能在這朝堂的風雲變幻中,窺見一二端倪。而這一年,陛下下達的那道“命群臣奏事先啟皇太子”的旨意,著實讓這平靜的朝堂,乃至整個應天府,都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明史·職官志》記載:“十年,令百官奏事,先啟皇太子裁決,然後奏聞。”初聞這旨意時,我心中是大為震動,想著陛下這一舉措,定是有著深遠的考量,關乎著大明的江山傳承,關乎著朝堂權力的制衡吶。

那一日,我如往常一般,早早起身,穿戴整齊後,便往御史臺走去。剛進衙門,便瞧見同僚們都聚在一起,神色各異,正低聲交談著什麼。我心中好奇,湊上前去問道:“諸位同僚,今日這是怎麼了?瞧你們這般神色,可是有什麼大事發生了?”

一位年長些的同僚看了我一眼,壓低聲音說道:“陳啟啊,你還不知道呢,陛下下了旨意,往後咱們群臣奏事,得先啟稟皇太子,讓皇太子先裁決了,才能再奏聞陛下呀,這事兒可在朝堂上炸開了鍋呢。”

我一聽,瞪大了眼睛,心中滿是驚訝,說道:“竟有此事?陛下這是為何呀?”

那同僚微微搖頭,說道:“這其中緣由,咱哪能猜得透呀,不過這一來,往後這朝堂上的事兒,怕是要多些變數咯。”

我聽了,不禁陷入沉思,想著這皇太子雖說年少聰慧,可畢竟閱歷尚淺,這突然要先裁決群臣奏事,也不知能否擔得起這般重任呀。

過了幾日,這旨意便開始在朝堂上施行起來了。起初,大臣們都還有些不適應,往日裡都是直接將奏事呈給陛下,如今卻要先去面見皇太子,那流程、那說話的分寸,都得重新琢磨。

我記得有一回,我要彈劾一位吏部的官員,那官員平日裡收受賄賂,在官員任免之事上徇私舞弊,我早已收集好了證據,本想著直接上奏陛下,讓陛下嚴懲此人,可如今這旨意在前,我便只能先去求見皇太子了。

我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了東宮,等候召見。那東宮的宮殿,透著一股莊嚴肅穆之氣,讓我愈發緊張起來。等了好一會兒,才終於被傳喚進去。

我進入殿內,瞧見皇太子端坐在上方,面容雖還帶著幾分稚氣,可眼神中卻透著一股沉穩與睿智。我趕忙行禮,說道:“微臣參見皇太子殿下,殿下千歲千千歲。”

皇太子微微抬手,說道:“陳大人免禮,聽聞你有奏事,且說來便是。”

我定了定神,將那吏部官員的不法之事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又呈上了證據,說道:“殿下,此等官員,敗壞朝綱,若不嚴懲,恐難以服眾,還望殿下明察,予以裁決。”

皇太子接過證據,仔細看了看,眉頭微微皺起,思索片刻後說道:“陳大人,你所奏之事,證據確鑿,此人確實罪不可恕,本宮當令吏部嚴查,依律懲處,絕不容情。”

我聽了,心中暗自佩服,沒想到這皇太子年紀輕輕,處理起事兒來倒是這般果斷公正,當下便回道:“殿下英明,微臣代那諸多受屈的官員和百姓謝過殿下了。”

從東宮出來後,我心中鬆了口氣,想著這皇太子看來是能擔得起這奏事裁決之責的,只是不知道其他大臣們又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

在朝堂之上,大臣們對此事的反應那是各不相同。有的大臣覺得這是陛下有意培養皇太子,讓他早日熟悉政務,日後也好順利繼承大統,所以都積極配合,奏事時也是盡心盡力地向皇太子解釋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可也有那部分大臣,心中有些疑慮,覺得這權力一下子轉到了皇太子手中,怕日後會影響到自己的權勢,便在奏事時,總是想著法子想要左右皇太子的想法。

就說那禮部的一位侍郎,平日裡就頗有些小心思,他有一回奏事,是關於宮廷祭祀的一些規制更改之事。他到了東宮,先是對皇太子一番誇讚,說得那是天花亂墜,把皇太子哄得挺高興,然後才慢慢說起正事,可說著說著,便有意無意地將自己的想法摻雜其中,想要讓皇太子按照他的意思來裁決。

皇太子卻也不是那等好糊弄的,聽著聽著,便察覺到了異樣,微微皺眉問道:“侍郎大人,你所言這些,可是出於公心呀?本宮怎覺得你這言語之間,似有偏頗之處呢?”

那侍郎一聽,心中一驚,趕忙回道:“殿下恕罪,微臣絕無此意,只是想著這祭祀之事關乎皇家體面,微臣這才多言了幾句,還望殿下明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