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43章 年 鄭和下西洋餘韻漸消

正統八年,大明朝的京城依舊是繁華熱鬧,車水馬龍,可那往昔鄭和下西洋時的熱鬧與喧囂卻已漸漸消散,仿若一場盛大筵席過後的餘音嫋嫋,雖仍有餘韻留存,卻難再復昔日的輝煌。街頭巷尾,偶爾還能聽聞老人們講述著鄭和船隊揚帆出海,那一艘艘鉅艦如巨龍般穿行在茫茫大洋之上,所到之處,萬國來朝,盡顯大明國威的傳奇故事,引得一眾孩童們瞪大了眼睛,滿是嚮往與好奇,可對於大人們來說,那已然是漸漸遠去的舊夢了。

據《明史·鄭和傳》記載:“和經事三朝,先後七奉使,所歷占城、爪哇、真臘、舊港、暹羅、古裡、滿剌加、渤泥、蘇門答臘、阿魯、柯枝、大葛蘭、小葛蘭、西洋瑣裡、瑣裡、加異勒、阿撥把丹、南巫裡、甘把裡、錫蘭山、喃渤利、彭亨、急蘭丹、忽魯謨斯、比剌、溜山、孫剌、木骨都束、麻林、剌撒、祖法兒、沙裡灣泥、竹步、榜葛剌、天方、黎伐、那孤兒,凡三十餘國。宣德五年,帝以外番貢使多不至,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和等歷諸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海外諸番益服天子威德,然自後,下西洋之舉漸稀,至正統間,其影響雖存,然已呈餘韻漸消之態矣。”寥寥數語,便道出了鄭和下西洋的大致歷程以及後續影響力漸弱的情況。鄭和歷經三朝,先後七次奉命出使西洋,足跡遍佈諸多國家,宣德五年皇帝因外番貢使大多不來朝貢,又命鄭和等人再次通使西洋,鄭和等人遍歷各國,宣讀天子詔令,賞賜各國君主,若有不服便以武力威懾,使得海外各國越發敬服天子的威德。但自此之後,下西洋的舉動越來越少,到了正統年間,雖仍有影響留存,可那往昔的輝煌已然漸漸淡去,呈現出餘韻漸消的態勢,也由此為這圍繞“1443年 鄭和下西洋餘韻漸消”的故事搭建起了基於史實的框架,讓那段滿是榮耀與變遷的歷史有了清晰可依的脈絡。

在京城的碼頭附近,住著一位名叫陳生的年輕船伕,年方二十有二,生得身材挺拔,面容剛毅,常年在水上討生活,讓他的面板略顯黝黑,透著一股水鄉之人的質樸與堅韌。陳生自幼父母雙亡,靠著鄰里的幫襯,在這碼頭邊長大成人,靠著撐船擺渡的營生勉強餬口。他為人豪爽仗義,心地善良,只是性子有些莽撞,做事常常不計後果,可這也正符合他那年輕氣盛、渴望闖蕩一番的心境。然而,命運弄人,他最終卻因與這鄭和下西洋餘韻漸消的時代背景牽扯太深,落得了個悲慘的結局。

這日,陳生像往常一樣,在碼頭邊招攬著生意,看著那來來往往的船隻,心中滿是感慨。一艘從南方駛來的商船靠岸了,船上下來幾個商人,正談論著海外貿易的事兒。陳生好奇,便湊過去聽了一耳朵,只聽一位商人嘆著氣說道:“唉,如今這海外貿易可不如前些年了呀,自鄭和大人下西洋之後,起初那番熱鬧勁兒,各國的商船往來頻繁,咱這生意也好做,可如今,下西洋的事兒少了,那些外番的船隻也來得少了,貨物都不好出手咯。”另一位商人也附和道:“是啊,想當年,跟著鄭和大人的船隊出去,那可是威風得很,見識了不少異國風情,還能賺得盆滿缽滿,現在可難嘍。”

陳生聽了,心中不禁對那鄭和下西洋的盛景越發嚮往起來,想著自己要是也能有那樣的機會,出海去闖蕩一番,那該多好啊。他回到家中,便跟同住的好友李二說起了這事,李二笑著打趣道:“陳生啊,你就別做夢了,那下西洋的船隊可不是咱這等小人物能摻和的,你呀,還是老老實實地撐你的船吧。”陳生卻不服氣,梗著脖子說道:“哼,誰說我不行,我就不信我這輩子沒機會出海見識見識了。”

說來也巧,沒過幾日,陳生在碼頭遇到了一位老者,那老者看著氣度不凡,身著一襲錦袍,雖已有些年頭,卻仍透著往昔的華貴。老者站在岸邊,望著那江水,似乎在思索著什麼。陳生瞧著好奇,便上前搭話:“老丈,您這是在看啥呢,如此入神?”老者回過神來,看了看陳生,微笑著說道:“小夥子,我在看這江水,想起了往昔鄭和大人的船隊從這兒出發,那是何等的壯觀啊,如今卻難再見到咯。”

陳生一聽,來了興致,趕忙說道:“老丈,您也知曉鄭和大人下西洋的事兒呀,我可向往了,只恨自己沒生在那時候,沒能跟著船隊出去闖蕩一番呢。”老者打量了陳生一番,笑著說道:“哦?你這小夥子倒是有股子衝勁兒,不過那下西洋可不光是出去闖蕩那麼簡單,其中的艱辛險阻可不是常人能想象的。”陳生拍著胸脯說道:“老丈,我不怕艱辛,只要能出海,啥苦我都能吃。”

老者聽了,微微點頭,說道:“也罷,既然你有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