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40章 年 三楊輔政下的朝政清明

正統五年,大明朝的天下,在歷經了開國以來的諸多風雨後,正處於一個看似平穩卻又暗流湧動的階段。皇帝朱祁鎮尚年幼,難以獨攬朝綱,幸得有三位賢臣輔佐,那便是楊士奇、楊榮、楊溥,人稱“三楊”。這三人皆是德高望重、才學出眾之輩,在朝堂之上,秉持著公正之心,操持著大小事務,使得朝政清明,猶如那朗朗乾坤,驅散了諸多陰霾,讓百姓們得以在安穩的世道中繁衍生息,也讓朝中的臣子們各安其職,一片井然有序之象。

據《明史·楊士奇傳》記載:“仁宣崩,新天子在諒陰,王振挾帝用事,導帝以嚴御下,大臣下獄者不絕,而三楊皆累朝元老,振心憚之,未敢逞。士奇等念祖宗基業,同心輔政,以寬厚開上意,選賢能,罷冗官,核田賦,清刑獄,一時朝政清明,海內晏然,人皆頌之,謂得賢相之力也。”這寥寥數語,便道出了三楊輔政時的關鍵作為以及所營造出的良好局面。在先帝駕崩,新皇守喪期間,王振雖仗著皇帝的寵信開始弄權,使得大臣屢屢被下獄,可三楊作為歷經數朝的元老,讓王振心中忌憚,不敢肆意妄為。而他們一心掛念著祖宗打下的基業,齊心輔助朝政,用寬厚的態度去影響皇帝,選拔賢能之才,裁撤多餘的官員,核查田賦,清理刑獄,一時間,朝政變得清明起來,四海之內都安寧祥和,人們紛紛稱讚,都說是賢相們的功勞,也由此為這圍繞“1440年 三楊輔政下的朝政清明”的故事搭建起了基於史實的框架,讓那段滿是賢能與謀略、關乎大明興衰的歷史有了清晰可尋的脈絡。

在京城之中,住著一位名叫徐文的年輕御史,年方二十有四,生得眉清目秀,氣質儒雅,一襲青衫穿在身上,透著股書卷氣。他自幼便立下志向,要做那清正廉潔、為百姓謀福祉的好官,憑藉著自身的才學,透過科舉進入仕途,成為了御史臺中的一員。徐文為人剛正不阿,眼裡容不得沙子,只要見到不平之事,便定會仗義執言,哪怕是得罪權貴也在所不惜,性格中帶著幾分執拗,而這執拗的性子,在這三楊輔政的朝堂之上,既有讓他得以施展抱負的機會,卻也在後來給他帶來了不少波折,至於最終結局如何,也只能隨著那歷史的車輪緩緩轉動方能知曉了。

這日,徐文如往常一般在御史臺整理著卷宗,聽聞同僚們在議論朝堂之事。一位年長的御史皺著眉頭說道:“如今有三楊大人輔政,這朝堂之上倒是清明瞭許多,可那王振仗著皇上的寵信,暗地裡小動作不斷,也不知日後會如何呀。”另一位御史也附和道:“是啊,三楊大人雖能制衡王振,可那閹人諂媚之態,難保不會蠱惑了皇上,咱們做御史的,可得時刻警醒著,為朝廷揪出那些奸佞之徒啊。”

徐文聽了,心中深以為然,他放下手中的卷宗,說道:“諸位大人說得極是,吾等身為御史,身負監察之責,絕不能讓那些心懷不軌之人壞了這來之不易的清明朝政。”眾人聽了,紛紛點頭稱是,可也都面露憂色,畢竟王振的勢力也不容小覷。

沒過幾日,徐文便接到了一樁案子,乃是地方上一位官員被彈劾貪汙受賄,魚肉百姓。徐文深知此事關乎吏治清明,當下便決定親自去調查一番。

他帶著幾個隨從,快馬加鞭地趕到了案發之地。那地方的百姓聽聞御史前來調查,紛紛圍了過來,哭訴著那官員的種種惡行。一位老者流著淚說道:“大人啊,那狗官平日裡搜刮我們的錢財,強佔我們的田地,稍有不順他心意的,便被抓進大牢,我們百姓的日子可真是苦不堪言啊。”

徐文聽了,心中怒火中燒,他安撫了百姓幾句後,便徑直去了那官員的府邸,亮出御史的身份,要求檢視賬目等證據。那官員起初還想阻攔,可看到徐文一臉嚴肅,正氣凜然的樣子,心中有些發虛,只得讓他們進去檢視。

經過一番仔細的查驗,徐文找到了諸多那官員貪汙受賄的證據,當下便將他緝拿歸案,準備帶回京城,交由刑部審理。那官員嚇得臉色慘白,苦苦哀求道:“徐大人,您高抬貴手啊,小的知錯了,您就饒了我這一回吧。”徐文卻不為所動,義正言辭地說道:“你身為朝廷命官,卻做出這等魚肉百姓之事,天理難容,休要再求,跟我回京城受審吧。”

徐文將那官員帶回京城後,此事在朝堂上引起了一番熱議。三楊聽聞了徐文的作為,對他頗為讚賞,楊士奇更是在朝堂上誇讚道:“徐御史此舉,盡顯我大明御史之風範,不畏權貴,一心為民,若我朝官員皆能如此,何愁吏治不清明啊。”

徐文聽了,心中自是歡喜,覺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認可,也更加堅定了要繼續為朝廷肅清吏治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