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81章 年 項忠平荊襄流民起義

弘治十四年,大明的天下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湧動。在那荊襄之地,本就是山川交錯、形勢複雜,多年來天災人禍不斷,引得周邊諸多百姓流離失所,紛紛湧入這片廣袤卻又荒僻的區域,漸漸匯聚成一股不可小覷的流民之勢。

據《明史·項忠傳》記載:“荊、襄流民劉通、石龍、李鬍子等先後作亂,通稱王,建元德勝,署置文武官,四方流民附者百萬。忠乃奏調永順、保靖土兵,合二十五萬,分八道逼之,流民歸者四十餘萬。”這簡短的文字,道出了荊襄流民起義的浩大場面以及朝廷應對的舉措,背後是無數的掙扎與動盪,也預示著一場關乎大明安穩、關乎眾多百姓生死的風雲變幻即將在此上演。

在襄陽城中,住著一位名叫葉正軒的年輕書生,年方二十有二,生得面容清俊,身姿修長,一襲青衫,透著儒雅的書卷氣。他自幼便對那聖賢之書痴迷不已,一心盼著能透過科舉入仕,以自己的才學和抱負,為這天下百姓謀福祉,為大明的江山社稷添磚加瓦。葉正軒為人善良正直,心懷悲憫,見不得世間的苦難與不公,只是有時候過於書生意氣,想法難免有些理想化。

這日清晨,陽光透過那薄薄的窗紙,灑在葉正軒那略顯簡陋卻整潔的書房之中。他如往常一般,早早起身,洗漱過後,便坐在書桌前,翻開那本已經被翻得有些破舊的《論語》,搖頭晃腦地誦讀起來。家中的老僕在一旁輕聲說道:“少爺,您這般刻苦,此次科舉定能高中呀,到時候可就能入朝為官,光宗耀祖了。”葉正軒微微一笑,說道:“我所求並非只是那功名利祿,若能習得真才實學,為這世間做些實事,那才是真正的榮耀呢。”

待他誦讀完畢,便收拾好書卷,準備去書院與同窗們一同探討學問。走在襄陽那繁華的街道上,只見街邊的店鋪琳琅滿目,小販們的叫賣聲此起彼伏,行人來來往往,有那富家公子騎著高頭大馬,趾高氣昂地走過,也有普通百姓為了生計,挑著擔子,滿臉疲憊卻又透著堅毅。葉正軒看著這市井百態,心中感慨萬千,暗暗想著日後若能為官,定要讓這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好些。

到了書院,同窗們也都陸續到了,眾人圍坐在一起,先是交流了一番近日讀書的心得,隨後話題便轉到了當下的局勢。一位名叫林致遠的同窗皺著眉頭說道:“諸位,你們可聽聞了荊襄之地流民的事兒呀?如今那流民越聚越多,聽聞都有些不安分了,怕是要鬧出大亂子來呢。”眾人一聽,都紛紛豎起了耳朵,臉上露出擔憂的神色。葉正軒心中也是一緊,他雖平日裡一心只讀聖賢書,可對於關乎天下的大事,也有所耳聞,便問道:“這流民之事,到底是怎麼個情況?我只知荊襄那處地勢複雜,多有流民匯聚,卻不知為何會到這般地步呀。”

林致遠看了看四周,壓低聲音說道:“我聽家中長輩說,那荊襄之地連年遭災,莊稼收成不好,百姓們沒了活路,只能背井離鄉,去那處尋個生計。可去的人多了,官府又管不過來,漸漸的,有些流民便被那別有用心之人蠱惑,想要鬧事了呀。如今聽說都有人自稱王了,還建了年號,這可不是小事啊。”眾人聽了,皆是一驚,葉正軒更是皺起眉頭,說道:“這可如何是好,若真起了大亂子,那荊襄的百姓可就更受苦了,朝廷定要想辦法才是。”

眾人正議論著,書院的先生走了進來,見他們神色嚴肅地討論著,便問道:“你們在說何事,這般認真?”眾人便將方才所談之事告知了先生,先生聽後,臉色變得十分凝重,說道:“荊襄流民之事,確是棘手,關乎眾多百姓生死,亦影響我大明的安穩。你們身為學子,當以學業為重,莫要過多捲入這等紛爭之中啊。不過,瞭解時事,也是為學之道,你們可多去探究探究其中緣由,也好長些見識。”眾人應了一聲,可葉正軒心中卻依舊惦記著這事,總覺得此事重大,自己不能置身事外。

幾日後,葉正軒聽聞朝廷派了項忠項大人前來處理荊襄流民之事,心中好奇,便想著去看...

正在忙碌地搬運物資、傳遞訊息,氣氛十分緊張。葉正軒在一旁看著,心中既好奇又有些擔憂,想著這流民之事到底該如何妥善解決才好。

這時,他瞧見一位穿著官服的中年男子,神色嚴肅,步伐沉穩,正與身邊的將領們商討著什麼,周圍的人對其態度甚是恭敬,葉正軒心想,這位想必就是項忠大人了。只見項忠指著地圖,語氣凝重地說道:“荊襄之地,山川險阻,流民分佈繁雜,那為首的劉通等人又頗為狡猾,蠱惑了眾多流民追隨,我等不可貿然行事。需先摸清他們的據點所在,再徐徐圖之,儘量減少傷亡,讓流民能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