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55章 年 黃河水患治理難題

景泰六年,大明的江山看似安穩,可那黃河之水卻如一條難以馴服的蛟龍,肆虐著沿岸的土地和百姓。連年的水患,讓黃河兩岸的村落屢屢遭災,農田被淹,房屋倒塌,百姓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本就靠著土地勉強餬口的人們,如今連安身立命之所都沒了,只能在這滔滔水患中艱難求生,而朝廷上下,也深知黃河水患治理乃刻不容緩之事,可這難題卻如同重重迷霧,縈繞在眾人心頭,久久難以消散。

據《明史·河渠志》記載:“景泰間,黃河屢決,為患頗巨,民多困於水潦,田廬盡沒,朝廷屢發帑金,遣能臣往治,然水勢洶洶,工艱費巨,成效未彰,水患之困,仍為大患也。”這般簡短的文字,卻清晰地道出了當時黃河水患的嚴峻以及治理的艱難。黃河多次決口,災害巨大,百姓被洪水所困,田地房屋都被淹沒,朝廷雖多次撥下錢財,派遣有能力的大臣前去治理,可水勢兇猛,工程艱難,花費巨大,治理成效並不顯著,黃河水患依舊是個大難題,也由此為這圍繞“黃河水患治理難題”的故事搭建起了基於史實的框架,讓那段充滿艱辛與波折的治水歷程有了可尋的脈絡。

在開封城,住著一位名叫林芷蘭的年輕女子,年方二十有二,生得眉清目秀,身姿婀娜,性格堅韌且善良。她本是城中一家米鋪老闆的女兒,自幼跟著父親學些生意經,對那糧食的買賣頗為熟悉,原想著日後繼承家業,將這米鋪經營得越發紅火。可命運的軌跡卻因這黃河水患而悄然改變,讓她與這關乎萬千百姓生計的治水之事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絡。

這日,林芷蘭如往常一般在米鋪裡幫忙招呼客人,正忙著給一位老婦人稱米時,就聽到門外傳來一陣喧鬧聲。她好奇地抬眼望去,只見一群人正簇擁著一位身著官服的大人,那大人面色凝重,邊走邊向周圍的百姓詢問著什麼。林芷蘭心中好奇,便向旁人打聽,才知道原來是朝廷派來檢視黃河水患情況的官員。

待那官員走後,百姓們聚在一起,紛紛唉聲嘆氣。一位老者搖頭嘆道:“這黃河水患啊,一年比一年厲害,咱這日子可怎麼過喲,朝廷雖說派人來檢視,可也不知道能不能真把這水患給治好了呀。”另一位中年人也附和道:“是啊,上次決口,咱村裡好多人都只能去投靠親戚了,房子全沒了,地也淹了,唉。”林芷蘭聽著,心中一陣酸楚,她深知百姓們的不易,可自己一個女子,又能做些什麼呢?

沒過幾日,林芷蘭的父親從外面回來,一臉愁容地說:“芷蘭啊,這黃河水患越發嚴重,咱們這米鋪的生意也受了大影響呀,來買米的客人少了許多,而且糧食的進價也因為水患變得更高了,這可如何是好啊。”林芷蘭皺著眉頭說道:“爹,這水患不解決,咱們這日子怕是都不好過,可朝廷治理起來似乎也不容易呢。”

就在眾人都為這黃河水患發愁之時,朝廷下了旨意,要在開封城附近召集一些熟悉當地情況的百姓,協助官府一同尋找治理水患的辦法,還招募能工巧匠,準備興修水利工程。林芷蘭聽聞此事後,心想自己雖為女子,可也在這黃河邊生活了多年,對周邊的地勢、水情等多少有些瞭解,便決定去應召,也好為治理水患出一份力。

她的這一想法,遭到了父親的反對,父親擔憂地說:“芷蘭啊,你一個女孩子家,去湊什麼熱鬧呀,那治水可是個苦差事,又危險,你就安安穩穩在家待著,幫爹打理米鋪就好。”林芷蘭卻倔強地說:“爹,如今這水患關乎著咱們大家的生死存亡,我怎能眼睜睜看著不管呢,我去了,說不定真能幫上忙呢。”父親見她心意已決,也只能無奈地嘆了口氣,叮囑她千萬要小心。

林芷蘭來到了官府召集百姓的地方,只見那裡已經聚集了不少人,有樸實憨厚的莊稼漢,有經驗豐富的老船伕,還有些平日裡靠手藝吃飯的工匠。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黃河水患的事兒,都盼著能想出好法子來。

負責此事的官員是一位名叫李大人的,他站在眾人面前,神色嚴肅地說道:“諸位鄉親,如今黃河水患肆虐,朝廷憂心,派本官來此,就是想借助大家的力量,一起把這水患治理好。大家平日裡都在這黃河邊生活,若是有什麼好的想法、建議,儘管說來,若真能派上用場,朝廷必有重賞。”

這時,一位老船伕站了出來,說道:“大人,小的覺得這黃河水患之所以難治,是因為河道里泥沙淤積太多,河床越來越高,水稍微一大就容易決口啊,得想法子清淤才行。”眾人紛紛點頭稱是,李大人也覺得有理,便說道:“老人家所言極是,只是這清淤工程浩大,還得考慮如何在水勢湍急的情況下進行,不知哪位還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