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5節

寫了,這東西只要有充足的光照就能不斷開花結果,光照是高產的關鍵可城裡的環境也許並不算多麼合適。”

&esp;&esp;穆奚用手機連線上電腦,把手機上的三維立體地圖給傳上去,滑鼠拖動著介面,放大的畫面清晰可見,在城市的周圍是幾面高聳的大山。

&esp;&esp;“就是這個原因了。”馮老太太指著地圖說:“咱們這個城市和川省的成市有些相似,雖然說不是像那邊盆地那麼凹陷,可週圍的山體把陽光阻隔,每天的日照並不算很適合火龍果的生長。”

&esp;&esp;日照?

&esp;&esp;趙葉青微微側頭看向窗外,院子裡三百六十度的環繞炙熱太陽光曬的人腦子發暈。

&esp;&esp;怪不得他們這火龍果長得這麼好呢。

&esp;&esp;在旁邊一直沒怎麼說話的穆奚突然轉頭看向兩位老太太,開口:“要是我們這裡大規模的種植火龍果,您們覺得可行嗎?”

&esp;&esp;“光照上是可行的。”馮老太太和孫奶奶對視一眼,兩人的想法一致,孫奶奶接話:“可是海拔上有些不太行。”

&esp;&esp;火龍果的種植溫度最好是全年平均溫度在十八度以上,海拔在八百米以下才適宜。

&esp;&esp;種地,除了講究技術技巧,還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少一樣都不行。

&esp;&esp;趙葉青知道穆奚會這麼問是因為前段時間自己突然想到的,想要做些什麼營生能讓他們在山裡也賺到錢才會這麼問。

&esp;&esp;她想了想,也問:“那在您們看來,我們這草甸上能種些什麼比較好?”

&esp;&esp;趙葉青也不藏私,直說了自己想種點什麼,到時候城裡發展好了也能賺點小錢,馮老太太垂下頭思索的時候,旁邊的孫奶奶卻直接開口說:“這有什麼好猶豫的,種棉花啊。”

&esp;&esp;穆奚把草甸的情況和孫奶奶說:“我們這邊的雨季不算少,而且也不像是疆省那邊的氣候特點和土壤環境,能種得好嗎?”

&esp;&esp;孫奶奶問了春夏的梅雨季和秋天的情況,趙葉青這幾年都會做筆記,除了種植作物的情況,天氣的變化,雨季持續多少天都會仔細的記錄下來沒這樣才能讓他們知道來年是不是需要提早種植或是提早收穫,避開雨季。

&esp;&esp;孫奶奶把筆記本仔細的看過之後,直接拍板:“沒問題!就種棉花!”

&esp;&esp;她抬手扶了一下老花鏡,指著記錄上雨季說:“你看啊,除了前兩年氣候剛剛開始恢復正常的時候,這春夏的梅雨季是偏多的,到了今年其實是有顯著的減少的。”

&esp;&esp;趙葉青指著下面:“那您看這秋雨呢?每年都會來上好幾場呢。”

&esp;&esp;“不怕!”孫奶奶道:“剛才小穆說了你們這不像是疆省的氣候土質是吧?大眾都是這麼想的,疆省的棉花確實很好,可是不是所有的棉花都是那邊種出來的,要知道我們國家的棉花產業可是從未下過世界前三。”

&esp;&esp;能在世界排到前三,可想而知肯定不能只靠一個地方的人發力種植,這裡的發力和種植面積無關,更是每個地方的農學家對棉花的研究心血。

&esp;&esp;孫奶奶把筆記本翻到空白的一頁,握住筆在上面畫下了長長一道,“這就是長江,在這上下游的城市都在種棉花。”又在左上和中部畫了兩個圓圈,“這是南襄盆地和東南疆。”

&esp;&esp;銀色的筆尖在紙上點出一個黑色的墨點,孫奶奶語氣中帶著懷念,“從四九年建國以來,這些地方就已經在領導下開墾出了大片的棉田,老領導還來視察過,說咱們有一定要讓全國十幾億人,都能穿上暖和的衣服。”

&esp;&esp; 大部隊

&esp;&esp;那時候的政策和指令很少會有‘儘量’這樣的詞,更多的是強硬的‘一定’‘務必’‘必須’這樣的字眼,所以大夥都是拼了命的幹。

&esp;&esp;才能這麼快,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裡從不被承認一躍成為世界強國。

&esp;&esp;“不過大家這麼想正常,畢竟地裂之前疆省的棉花產量佔據了國內棉產的九成之多,這草甸上雖然條件不如新疆那邊的好,可也不是不能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