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兵不厭詐。
數栽徒守睏乏。
悲髀肉復生何日再騎鞍馬。
這三句話讓劉邦沉默了,若是無視那句“博望兵不厭詐”剩下兩句就很好理解。
結合上面的寄人籬下,就可以想到劉備這個時間段依舊還是客軍,要看收留他的主人的臉色,這個時間一過就是數年之久。
這數栽間劉備定是鮮少能夠打仗,導致髀肉復生,劉備發現這一點之後便悲從心來,感嘆寄人籬下之艱難,不知何日能夠再騎鞍馬領軍作戰。
劉邦下意識摸了摸自己的大腿處。
怎麼說呢!
確實鬆垮了不少。
可劉備能跟自己比嗎?
如今天下都是自己的了,而他劉備還在寄人籬下啊!
歌詞看到這裡,劉邦已經開始心疼這位後人了,他這一生不是失敗就是在失敗的路上。
真的太不容易了。
好在後面的歌詞讓劉邦寬心不少。
魚水三顧合。
這句歌詞就有點意思了,若是不聯絡上後面的那句,自己還真猜不出來。
草廬大業謀劃,如撥雲見日跨荊益三分天下。
在一間草廬裡有人為其謀劃大業,這才讓一直寄人籬下的劉備宛如撥雲見日。
提起謀士,劉邦表示自己最有發言權,自己身邊就有頂級謀士存在。
所以劉備能從一個織蓆販履之輩成為大漢的昭烈帝,就是從那草廬謀劃開始?!
那個為劉備謀劃天下的謀士,應該是天幕播放歌曲時候,那個自稱亮的白衣文士了。
他便是我大漢的武侯了。
天幕裡那一閃而過的“武侯祠”三個字劉邦可是沒忘記。
那塑像也是手持白色羽扇,與後人扮演的沒有絲毫區別。
看上去明明是文人,卻能以武字封侯。
可見此人行軍作戰方面頗為強悍,絕非單純的謀臣。
極有可能文武雙全。
再看歌詞後半句。
跨荊益三分天下。
這裡又給劉邦透露了很大的資訊。
那便是到了草廬謀劃時候,天下幾乎已經兩分甚至已經三分。
只不過這個時候的劉備還在寄人籬下,所以這三分天下的最後一分他還很難拿到,現在的一切都處於謀劃階段。
而這個荊益二字應該是指荊楚之地跟巴蜀之地。
擁有荊楚與巴蜀的劉備……
劉邦在腦海裡將荊楚跟巴蜀的地盤合在一起,瞬間眼前一亮,下意識脫口而出:“這不是乃公打天下時候的戰略?”
他快步走到輿圖前看了看,然後用手指著關中之地。
這下不用猜了,一切都已經擺在他面前。
以荊楚巴蜀之地為跳板,北上關中奪得整個關中之地,就可以學自己確切的說是學前秦橫掃六合之勢。
好戰略!
難怪後人填詞會用撥雲見日來形容。
易地而處如果自己在迷茫時有人告訴自己該如何如何就能夠奪得天下,自己也會如劉備那樣撥雲見日。
強敵至,豚犬盡卸甲。
這句歌詞很好理解,就是強敵來了,一群豚犬之輩打鬥不打就盡皆卸了甲冑。
而自己這個後人只能扶老攜幼緩步南下繼續南逃。
扶老攜幼是指那些黔首?
劉備南逃還帶著他們?
劉邦有些震驚,自己這位後輩還真是愛民如子啊!
但一想到連刺客都不忍殺他的那句歌詞時,又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只有這樣的人才會將前來刺殺的刺客都感化了。
所以他又敗了一場,輜重人馬都損失在了一個叫當陽的地方。
然後兵屯江夏。
這是劉邦從“敗當陽,失輜重人馬”和“斜趨漢津合兵屯江夏”歌詞裡得到的資訊。
龍虎會風雲吒。
這句很好理解,龍虎相爭,風雲變化。
強弩之末折戟沉沙。
這裡應該不是指劉備了,他要是在這折戟沉沙那就沒後來的昭烈帝了。
那麼不是指劉備就是指那個讓他一直敗逃不得不寄人籬下的北方強敵了。
也就是說此人的北方兵馬南下,在這荊楚之地吃了大虧,大敗而回才讓劉備有了實現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想。
四郡望風歸附。
荊楚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