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聖旨,陳明業自然不敢違逆。
只好嘆了口氣,傳令下去,召集諸多將領,商議戰事。
三天後,大軍開拔。
共分三路從雲州出兵,挺進北燕國境線二十里之內。
早有探子來報,北燕大軍早在一個多月前便已經默契的等在國境線上。
就這樣,雙方毫無徵兆的開啟了一場邊境之戰。
對外的理由,自然是北燕國殘殺大周使團,有辱大周國威,所以大周出兵,為冤死的使團眾人討回公道。
但實際上究竟是為了什麼。
恐怕也就只有兩國的國主才能知道。
這一戰,三片戰場,大周以毫無懸念的方式大獲全勝。
若是常規大戰,此時大周甚至能長驅直入,一路摧城拔寨,讓北燕處於危亡之中。
但三路大軍挺進二十里後,便戛然而止。
一眾將領就像是趴在婆娘身上才剛開始,就被硬生生叫停了一般,別提有多難受。
陳明業其實差不多,但天子有令他不敢不從。
也並非是真的怕違抗聖旨,畢竟有句話叫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但陳明業總覺得天子對於這一場大戰有著不為人知的謀劃。
所以他才不敢輕舉妄動。
與此同時,北燕國內因為這一場戰事,開始有些人心惶惶的緊迫感。
他們都知道,大周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雖然戰國亂世已經過去了將近二十年。
可大周的兵鋒之盛,依舊讓整個天下記憶猶新。
或許是在這樣的壓迫之下,北燕竟然爆發出了難以想象的力量。
不管是朝廷還是民間,一位位有志之士站了出來。
北燕朝廷以及世家門閥的青年一代,紛紛投入戰場,以自身所學,抵禦外敵。
民間百姓但凡有青壯之家,也都積極參軍,共赴國難。
國民凝聚力,空前強大。
就在這個時間節點,北燕民間忽然冒出了三家堪比聖地的武道宗門。
廣開山門,招收弟子,傳播武道。
北燕武道江湖,本來是一片凋零的死水。
但有了這些聖地級別的武道宗門開宗立派,這一癱死水似乎終於有了新鮮的水源注入。
或許用不了多久就能煥發出強大的生機。
對於這三個聖地宗門的出現,北燕朝廷的態度也很有意思。
朝廷並沒有明確支援,但也沒有像大周那樣對江湖宗門進行打壓和高強度的管束。
似乎對他們完全不管不問。
三個宗門中,全都有一品高手坐鎮。
這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一品高手,對於北燕來說卻是極為稀罕的存在。
就在三大武道宗門廣開山門收徒的同時,這三大宗門中的大部分高手也都紛紛下山,趕赴前線戰場,加入了邊軍,共同抵禦外敵。
有了這些高手的加入,北燕的頹勢也終於緩和了些許。
因為這些高手並非是常規的江湖武夫,他們看上去,更像是軍中猛將。
在戰場衝殺,極為熟稔。
陳明業立即發現了這一變化,不過卻並沒有太過在意。
一批少數量的高手,根本無法左右一場大規模的戰局。
再說了,大周根本沒有發力。
如今投入的戰力和對戰的態度,都只不過是小打小鬧。
大週一方的軍中高手都在後方穩如泰山。
他麾下的神武軍至今未曾出動一兵一卒。
否則就憑神武軍,就能碾壓那一群所謂的高手。
雖然說如此,陳明業還是將這個變化記錄在冊,隨軍報一起傳回了京都。
世人皆知,北燕曾經是散碎的草原部落。
雖然也有武道文明,但卻非常落後。
北燕立國也才十來年,怎麼會突然冒出這麼多高品級的高手呢?
其中必定有不為人知的貓膩。
但這些,並不是陳明業需要關心的,他把這個訊息傳回去,自然有人去調查。
他只需要打好這一場不能勝,又不能敗的仗就好。
就這樣,在北燕國境線內二十里,雙方你來我往,像極了兩個情愛中的情侶,分分合合,鬧彆扭一般拉扯著。
今天北燕把大周某一支軍隊趕出了國境線。
明天又被大周給打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