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財富的過程充滿了偶然性,但他對財富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又決定了他最終的結局。這表明命運雖有其不確定性,但人的選擇和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命運的最終歸宿。
故事對人性和社會的洞察
《竇氏》揭示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性的醜惡,竇氏的悲慘遭遇反映了弱勢群體在不公社會中的無奈。但同時,也展現了她堅韌不屈的反抗精神,這種反抗正是對黑暗現實的一種抗爭,如同陰陽鬥爭,雖艱難但蘊含著希望。
《黎氏》中對人性的貪婪和欺騙進行了批判,主人公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不擇手段,最終自食惡果。這提醒人們要剋制慾望,遵循道德規範,否則將陷入陰陽失衡的困境。
堪輿與環境的關聯
在《堪輿》這個故事中,堪輿之術所涉及的地理環境與人的命運關係,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可以理解為人類生活的環境(地)與人自身(人)之間的相互影響。適宜的環境有助於人的發展,而人的行為也會對環境產生作用,這體現了天地人之間的和諧統一。
綜上所述,《聊齋志異》卷五的這些奇異故事,透過豐富多樣的情節和生動的人物形象,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周易哲學中的陰陽、變化、天人合一等觀念。它們不僅帶給我們奇幻的閱讀體驗,更讓我們在欣賞故事的同時,思考人生的意義、道德的價值以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這些故事在文化傳承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不斷啟發著後人對天地人之道的探索和領悟。
二、《聊齋志異》中“木雕人、武孝廉、孝子、獅子、閻王”的原文與白話文:
《木雕人》
原文:商人白有功言:“在濼口河上,見一人荷竹簏,牽巨犬二。於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餘,手目轉動,豔妝如生。又以小錦韉被犬身,便令跨坐。安置已,叱犬疾奔。美人自起,學解馬作諸劇,鐙而腹藏,腰而尾贅,跪拜起立,靈變無訛。又作昭君出塞:別取一木雕兒,插雉尾,披羊裘,跨犬從之。昭君頻頻回顧,羊裘兒揚鞭追逐,真如生者。”
白話文:商人白有功說:“在濼口河上,看見一個人揹著竹簍,牽著兩條大狗。從竹簍裡拿出一個木雕美人,高一尺多,手和眼睛都能轉動,裝扮豔麗如同活人。又用小錦墊披在狗身上,就讓木雕美人跨坐在上面。安置好以後,呵斥狗快速奔跑。木雕美人自己起身,表演解馬等各種雜戲,踩在馬鐙上藏到馬腹下,彎腰貼在馬尾巴上,跪拜起立,靈活多變沒有差錯。又表演昭君出塞:另外取出一個木雕兒,插上雉尾,披著羊裘,騎著狗跟在後面。昭君頻頻回頭看,披羊裘的小孩揚鞭追逐,真像活人一樣。”
《武孝廉》
原文:武孝廉石某,囊貲赴都,將求銓敘。至德州,暴病,唾血不起,長臥舟中。僕篡金亡去。石大恚,病益加,資糧斷絕。榜人謀委棄之。會有女子乘船,夜來臨泊,聞之,自願以舟載石。榜人悅,扶石登女舟。石視之,婦四十餘,被服燦麗,神采猶都。呻以感謝。婦臨審曰:“君夙有瘵根,今魂魄已遊墟墓。”石聞之,哀哭求生。婦曰:“我有丸藥,能起死。苟病瘳,勿相忘。”石灑泣矢盟。婦乃以藥餌石,半日,覺少痊。婦即榻供甘旨,殷勤過於夫婦。石益德之。月餘,病良已。石膝行而前,敬之如母。婦曰:“妾煢獨無依,如不以色衰見憎,願侍巾櫛。”時石三十餘,喪偶經年,聞之,喜愜過望,遂相燕好。婦乃出藏金,使入都營幹,相約返與同歸。石赴都夤緣,選得本省司閫,餘金市鞍馬,冠蓋赫奕。因念婦臘已高,終非良偶,因以百金聘王氏女為繼室。心中悚怯,恐婦聞知,遂避德州道,迂途履任。年餘,不通音耗。有石中表,偶至德州,與婦為鄰。婦知之,詣問石況。某以實對。婦大罵,因告鄰黨。鄰黨弔慰悉集。婦抗聲曰:“曩吾以君義,故冒恥相從。今諸君垂問,何忍緘默。實告諸君:此人初喪偶,吾憐其貧,委身相事。不意狼心狗肺,遽蓄新婦。古人云:‘受恩不報,非君子。’與世人不仇,亦非丈夫。吾已蒙恥而來,豈復艾乎!須令反櫬,別醮而去,乃可耳。不然,剛刀白練,幸賜見隨!”聞者咋舌,而婦無懼色。鄰黨懼婦顛沛,勸石納婦。石躊躇未決。婦入廚下,持刀將自刎。石懼,乃歸原金,而聽其歸。婦以金置几上,曰:“此不義金,君既得官,安用之!”呼石曰:“而仍去,後勿復言念我。”石大敗,慚而出。歸舟經德州界,見婦人從數騎,按轡徐行。視之,婦也。石大怖,避於道旁。婦自車中窺見石,令騎縛至車前,罵曰:“負心賊!試思富若貴何所自來?我與爾夙有姻緣,故冒嫌相從。今爾貴而忘賤,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