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思想。
而最終實現的也將是佛教所描述的淨土極樂世界和南方天台所追求的美倫美奐的個人內心世界。
正是憑藉這些,楊堅幾乎是白撿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創造了一種天下大治的和諧社會。也正是由於失去了中庸和同情心,楊廣使一個強大的國家陷入了混亂,並最終丟掉了這個國家。
楊廣為了證明自已並非是個無能無德之輩,為了證明隋朝政權的合法性,總想做的最好,總想被人稱頌,總想名垂千史。但他的慾望卻越過了界限,結果對百姓造成了傷害,原本良好的願望就會變成遭人唾棄的惡行。
對一個帝王來說,他擁有排程天下人力物力的權力,他比平常人有更高的功名慾望,因此,一旦這些功名思想付諸行動中,天下百姓將頻繁流動,天下財富將大量消耗。而當百姓的生命活力被消耗殆盡後,不管一個帝王建立了怎樣的功績,百姓還是要以自已的方式來反對奴役他們的帝王。
而這時,曾經無限風光,曾經自以為天下無雙的帝王們後悔都來不及了,留給帝王們的路只有一條,被殺,可能還是滿門被殺。因此,當楊廣想退位江都卻成了夢想時,當楊廣的孫子越王楊侗殫盡竭慮無力迴天、想見母親一面都不能時,當楊廣的女兒南陽公主把只有十歲的親生兒子禪師送上斷頭臺時,帝王家族的輝煌顯得那麼悽慘。也就有了越王楊侗死前焚香禮佛時悲涼告別辭:“願自今已往,不復生帝王家!”。
我想,越王楊侗的話有一部分也是代表了楊廣的心聲,在他為這個王朝付出那麼多的心血,建立那麼多功績,甚至殘酷無情地對待自已失德無能的兒女們,要求子女們表現的更好更優秀,以便獲得百姓擁護的努力徹底失敗後,一個帝王該是怎樣淒涼的心情。
因此,才有了作品開頭詞:
夢裡混一華戎,胸中懷柔萬邦。
練智慧勤奮品質,做博學自律聖賢。
依天抽寶劍。
拓疆擴土功大,勞民傷財恩少。
不堪君臨天下事,無生帝王尊貴家。
可憐空許願!
隋朝的國力是強大的,財物是豐富的,疆域是廣闊的,它的同情心是最弱的,因此它遭受的非議也最大。雖然它有宏大的理想,美好的願望,完美的構思,卻不知不覺中超越了人的極限,使整個國家陷入了災難的深淵。
如果說文化鑄就了民族的品質,而領袖人物又是一個民族代表性人物的話,那麼本書中的二個主角楊堅和李淵就是中華民族那個特殊歷史時期的代表。
楊廣和李淵的母親是鮮卑族的親姐妹,都是鮮卑名將獨孤信女兒,楊廣和李淵是有很親血緣關係的表兄弟。他們年齡相差無幾,而表現各異,是一顆鮮卑樹上開出的二朵奇花。
如果說楊廣代表中華文化中的‘陽’:楊廣一生都在自強不息的‘有為’中度過,他從小嚴格要求自已,剋制、嚴格、好學、勤奮,積極向上,青年時期戰突厥、平陳國、安撫漢族士人、爭皇位、擴疆土、修運河、戰高麗,巡視征戰四方,剛強有為。只是在最後二年由於高麗的失敗而退避江都徹底沉淪。
那麼李淵則是代表了中華文化中的‘陰’:他早年喪父後的自卑,無兄弟姐妹的孤單無助,小肚雞腸,青年壯年的碌碌無為,被妻子一再責備,被兒子李世民設計逼反,拉上皇位,在李世民的東征西討中座穩了皇位,最終又被李世民扯下皇位,一生都在被動與無為中度過。
即使如此,李淵卻具有李世民的母親竇詩雅最看中的品質:寬容和同情心。正是這種品質,使李淵能與楊堅一樣,安然地度過各種生死危機和重重困難,白撿了一個龐大的帝國,享受晚年,壽終正寢。
這也是中華文化佛儒之外的另一教派……道教思想的反映,“強梁者不得其死,柔弱勝剛強。”
正如本書中的一個核心人物北方劍客綦毋懷恩在作品結束時所說:同情心,一個最基本的的品質,是一個人不能放棄的,是一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治國者不能放棄的,放棄了這一核心原則,無論國家多麼強大、富有,無論治國者如何聖賢有為,也終將陷入困境而無法自拔。
這就是寫這本書的最終目的,鑄造一個國家的品質,一個民族的品質,一個人的品質,最終都歸結於一點:無論一個人品質多優秀,建立了多大的功績,都不要喪失普渡眾生、濟世蒼生的同情心。
第一章 為圓一統天下夢 鮮卑皇帝戰晉陽
《鑄 劍》
夢裡混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