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兒子的回答:“明天還去砍柴……”
就這一句話,毛順生竟被兒子說得哭笑不得,文素勤則趁機對大兒子說:“好了,好了,快帶了弟弟去場坪上玩吧!”
晚上,在昏暗的桐油燈下,毛恩普叫了大孫子到堂屋裡坐下,說是給他講些事情。石三伢子乖乖地在一隻矮板凳上坐下來,藉著昏暗的燈光,聽祖父對他講:“你已經不小了,該懂事了,你怎麼能夠下到池塘去游水呢?要曉得,那是會淹死人的,這樣的事情又不是沒有發生過……”毛恩普說:“我們毛家在韶山沖多少還是有些名聲的,上下屋場六七百戶人家,一代一代傳下來,現如今誰人不曉得我毛恩普?哪個不曉得你爸爸毛順生?族裡人也都曉得你爸爸是見過世面的人。你如今也長大了,出去了不準讓人家笑話,不準給我們毛家惹禍,不準給我們毛家人丟臉……”
毛恩普一字一句地說著,石三伢子靜靜地聽著;說到最後,毛恩普給孫子定下了三條“規矩”:
一、不準說謊;
二、不準同長輩頂嘴;
三、出去了不準惹禍。
石三伢子向祖父表示他將牢牢記在心上。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臨近入秋的一天,已經9歲(虛歲10歲)的石三伢子被父親叫去身邊。毛順生坐在一隻竹椅上,一邊吸著旱菸,一邊對兒子說:“潤之,你該上學了。”並說,“男人沒有學問不行,爸爸是吃過虧的。”
毛順生見兒子很順從地答應去南岸私塾讀書,心裡暗自高興,卻嚴厲地叮囑說,“去了要聽先生的話。記住,事事不許說謊,不許同先生頂嘴,不許同別的孩子打架,要用心讀書!”
石三伢子很高興地答應一聲:“記住了!”並重復說,“不許說謊,不許頂嘴,不許打架,用心讀書……”
這時文素勤走進來笑道,“石三伢子,去了要好好讀書,日後你爸爸算賬就有幫手了。”毛順生一本正經地對兒子說:“日後你就是讀書人了,從今往後我不再叫你‘三伢子’,而叫你‘潤之’或者‘澤東’,你母親也要慢慢改過來,叫你‘潤之’或者‘澤東’……”
石三伢子又跑去告訴爺爺要去讀書的事。毛恩普疼愛地對孫子說:“我曉得了。”繼而又問,“你就要去讀書了,你還記得爺爺對你講過的話麼?”
“記得。”石三伢子很認真地回答,“好好讀書,將來考舉人、考進士!”並說,“媽媽要我和弟弟多關愛窮人,多做好事,不做壞事……”
毛恩普點頭說:“你母親說得對呢!”並說,“以後我也不叫你‘三伢子’了,而叫你‘潤之’……”
就在這天傍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晚飯的時候,毛澤民不留意掉了一粒米,被他父親發現了,遭到了斥責:“撿起來吃掉!”
毛澤民彎腰撿起那粒米放進了嘴裡,父親又很認真地對他的兩個兒子說:“莫要小看一粒米,來之不易哩!你們要記住,什麼時候都不要糟蹋糧食!”
這時,毛恩普和顏悅色地誘導著兩個小孫子:“潤蓮,你還記得《憫農》那首詩麼?”
“記得!”毛澤民立刻走離了飯桌,站在堂屋裡背誦起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記得就好!”毛順生很嚴肅地對他的兩個兒子說:“日後你們讀書也好、出去做事也好,無論走到哪裡,也無論你們做什麼,都不要忘記自己是農民家的兒子!”
兩個孩子都說:“記住了!”
從這時起,父親對他們講的這句話,便深深地記在了兩個孩子的腦海中……
三、進私塾從師尊儒 求知識認真讀書(1)
進私塾從師尊儒求知識認真讀書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初春。
韶山沖周圍的群山一派蔥鬱。山坡向陽處茂密的叢草泛著青油油的綠色,長勢盎然;山間的松柏樹挺拔蒼勁,和四周綻吐綠葉的楊柳樹、大樟樹競相爭雄。山麓中,鳥語花香;小村外,人勤春早。一族族莊戶人家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春耕勞作。
南岸私塾,是毛澤東最初入學讀書的地方,他已經入學半年多了。私塾只有一間房舍,長門窗落地。一張張小木桌旁的小木凳上,坐著一個個穿著不一的男孩子,每個孩子的手裡都拿著一本線裝的課本,在老師的授意下齊聲朗讀著: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