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幾人都是康熙近臣愛臣,他雖憂心兒子安危,也不至於到遷怒的地步。
康熙嘆了口氣。
“你們都跪安吧,朕要和老四說說話。”
待眾人退近,他拍了拍榻旁位置,對著胤禛道:“過來這裡坐。”
胤禛應了聲,走過來坐下,卻只沾了半邊,重心仍在腳上。
他小心翼翼的態度被康熙看在眼裡,並沒有說什麼,只是突然提起另一個話題。
“十三被圈的事情,你是不是恨朕?”
胤禛一驚,沒料到他會突然如此問,忙起身欲跪,康熙把他按住。
“兒臣萬死,絕不敢有此念,請皇阿瑪明鑑!”
“朕老了,只想兒孫們孝順和睦,圍繞膝下,可惜往往事與願違!”興許是胤禩被擄一事觸動了康熙的心絃,連日來他的情緒並不高,眉眼之間也隱隱露了老態。
胤禛不知道該怎麼回話,索性沉默下去。
他小的時候,也曾對這位帝王兼父親抱著極深的孺慕之情,縱然他養在佟皇后名下,卻也不是每時每刻都能見到康熙,有一回他偷偷跑到養心殿附近,卻正好看到康熙蹲下身抱起太子,撫著他的頭開懷大笑,父子倆和樂融融的模樣讓他羨慕無比,以致於後來在上書房,他一直都拼命讀書,期望換來老爺子的一聲讚許。
可惜那個時候,在帝王眼裡,除了太子,其餘的兒子,都只不過是陪襯而已。
如此年復一年,期盼的心黯淡下去,康熙可以是最慈靄的父親,同樣也是最殘酷的帝王,當有人威脅到皇權時,就算最心愛的兒子,也可以毫不留情地捨棄。
胤禛仍然記得當年大阿哥與太子是如何受寵愛,又是在後來如何被打壓下去,一個個變得庸碌祿蠹,關在只能看到方寸藍天的小院裡虛度年華。
所有這一切,連同他自己的野心,都讓胤禛不得不對這位帝王抱著十二萬分的警惕,生怕一個不慎,就重蹈那些兄弟的覆轍,落得個萬劫不復。
久而久之,父子之情,漸漸摻和了許多疑慮和戒備。
所幸康熙也並沒有要他回答的意思,只慢慢道:“這些日子你跟在朕的身邊,都學到些什麼?”
胤禛一怔,思忖片刻,斟酌著道:“皇阿瑪一言一行,堪為兒臣楷模,正如這次老八被挾持,兒臣失了方寸,這是大為不妥的,幸得皇阿瑪提點,方才醒悟過來。”
康熙點點頭:“江南呢,你也看了不少,看出什麼問題來沒有?”
“官官相護,官商勾結,欺上瞞下,儼然已成風氣;黃河水患,年年大修,年年仍有險情,疏浚洪澤湖一事只怕刻不容緩。”
康熙開始先是不置可否,及至後來,方才輕輕頷首。
“治河是百年大事,也是關乎民生的社稷根本,確實不容忽視,河道總督張鵬翮精於河事,為人清正,你可向他多請教一二。”
胤禛口中應下,心裡卻有些怪罪老爺子不急於處理胤禩的事情,反而還有閒情與他說起治河。
康熙看了他一眼,似乎看出他心中所想,便道:“你不徇私,性子剛硬,這很好,但過了則顯急躁,且水至清則無魚,做人做事,不要太刻薄寡恩了。”
不待胤禛回話,他又道:“朕已派了人出去,估摸著這兩天也該有老八的下落了,對方身邊也有朝廷的人,他一時半會不會有危險,你放心便是。”
胤禛這才知道老爺子早有後著,又聽到對方身邊也安插了人手,不覺悚然動容。
老爺子久居帝位,果真處處都布著棋子,連天地會身邊都能放人,那麼他們這些兒子……
胤禛不敢再往下想,只覺得忽然之間一身冷汗。
永和宮。
“姐姐這是在準備什麼,莫非孃家來人了?”宜妃看著德妃吩咐宮人將一些珍貴藥材裝進匣子裡,詫異道。
德妃含笑道:“完顏氏已有了身子,正好送些藥材過去補補。”
她口中的完顏氏,正是十四的嫡福晉。
宜妃哎呀笑道:“姐姐可真是愛屋及烏,對胤禎費盡了心思!”
換句話說,也就是對另外一個兒子,倍加冷落。
她們二人鬥法鬥了半輩子,末了因著老九與十四走近,關係也跟著緩和許多,只是宜妃快人快語,素來嘴不饒人,時不時總會說些讓人如鯁在喉的話。
德妃微垂了頭,親自點著匣子裡的藥材,彷彿沒有聽出她的弦外之音,淡淡笑道:“妹妹言重了,總歸是從自己肚子裡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