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吧。”
宋應星先說道:“秦王,要解決絲棉供應不足的問題,臣以為可由朝廷下令,凡民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棉各半畝,十畝以上者倍之。若有餘力開地植棉,率蠲其稅,如此一來,臣相信今年棉繭供應就不會有問題。”
秦牧立即說道:“宋尚書之策甚善,不過桑棉生長各有習性,據本王所知,似乎南方種桑優於北方,而北方種棉則優於南方,是以,宋尚書此策,尚須加以細分,劃出適宜栽種的地域,再令百姓加以種植。”
“秦王聖明,確實如此。要劃分割槽域不難,前明在全國各地都曾種植過棉花,何處棉花產量如何,府志多有記載,只要照此劃分,便可妥當。”
“好,就照此施行吧。”秦牧滿意地點點頭說道,“接下來解決第二個資金不足的問題,劉卿、許卿,你們說說吧。”
許英傑看了看劉伯全,劉伯全示意他來回答,許英傑立即說道:“秦王,如果是朝廷成立織造局,資金不成問題。私商方面的資金解決,一是可以透過集資,二是可以透過銀行放貸;
秦王,其實各省都有商會,秦王如果有意扶植私商經營紡織產業,可以從這些商會著手。在臣看來,資金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朝廷的政策和稅收上。
臣舉一個例子,明萬曆二十九年,蘇州發生水災,田地收成受損,影響了其它稅源,當地官府被將重稅轉嫁到織造業上,要求當地織戶每機一張,納稅銀三錢;每緞一匹,納稅銀五分;紗一匹,稅二分;所有織紗緞,悉數先由官府用印,而後才準發賣,以至當地紡織戶紛紛關閉,數萬織工,紗工陷入絕境。
諸如此類的事情,在明朝中後期比比皆是,因此在臣看來,要解決的不是資金的問題,而是如何讓商人敢於把錢投到織造業上去的問題。”
許英傑是商人出身,因此商人的心裡他最瞭解,象楊慎說民間大量富戶破產,導致資金投入不足,這個問題確實存在,但這只是一個表象,民間真的沒有資本了嗎?
不是,只是天下戰亂未定,朝廷政策未明,在這個時候,有幾個人願意把錢投到高風險的實業上去呢?
有錢不如存著或用來買地,這是比較穩妥的做法,相信多數人都是懷著這樣的心裡。
“本王會責令朝廷儘快出臺工商法,如果短期內出臺不了,本王會以諭令的形式約法三章,以保障工商業主的權益;
許卿,本王不但要建官營的織造局,更要私營的紡織廠繁榮起來,記住,本王要的不是以前那種小打小鬧的形式,本王要的是集中、集約式的成規模的產業,私商方面,就交由你去協理了。”
“臣,遵旨。”
秦牧接著說道:“最後一個問題,紡紗織布,都是需要大量勞力的產業,這勞力如何解決?”
這個問題看似不是問題,因為紡紗織布本來就是女人的事,秦牧要用女人來做這個,不會有人反對。
但細想來還是有問題,因為秦牧要的不再以往散戶的生產形式了,那就要大量的婦女走出家門,甚至很多人要背井離鄉,到紡織廠裡去工作;
光是女人要走出家門這一點,就與當下社會所遵循的道德規範相沖突。
***************************
ps:月底到了,競爭越來越激烈,不瞞各位兄弟,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我就是開啟電腦,看看自己還在不在榜上。接近月末後,別的書一夜之間得一兩百票很尋常,因此我只能天天腆著臉向大家求月票,還有幾天時間,希望各位兄弟幫忙護住我這小小的心願吧。求月票!
.